21:中国好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中国好书”三连冠背后的实践与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闵 蓉. 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5-23(21).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
——“中国好书”三连冠背后的实践与思考

  ■闵  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总编辑)

  4月23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揭晓,在42部入选作品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谁在林中歌唱》赫然在列。这已是该社连续三届摘得这项国家级图书荣誉桂冠。翻开“中国好书”10年来的荣誉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累计6部作品入选年度榜单,17部登上月度推荐,这份成绩单背后,藏着出版社编辑团队对“中国好书”、对精品出版的执着追求。

  扎根时代命题

  用文学力量书写中国童年

  精品出版的根基在于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经过多年的精品出版积累,构建起“生态+红色+文化”三维选题体系,形成“小切口、大主题”的选题风格,通过儿童视角去展现时代命题、讲述中国故事。

  在生态文明领域,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生态儿童文学。茅盾文学奖得主杨志军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以藏地牧民迁徙为线索,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其续作《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野生动物救助等情节升华生命教育,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获得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24年,彭学军突破传统写作风格,推出主题转型之作《大鸟》,以鄱阳湖白鹤保护为切入点,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少年种藕护鸟的成长叙事,该书不仅入选2023年12月月度中国好书,还入选了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书单等。

  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出版社紧扣重大历史节点布局选题。《谁在林中歌唱》以东北抗联精神为创作底色,通过少年张广德成长为抗日宣传员的故事,串联国歌诞生历程与14年抗战史实。该书作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作品,入选2024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作家张忠诚深耕东北抗联题材,其“东北抗联三部曲”(《柿子地》《土炮》《龙眼传》)多维度展现抗联精神,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革命精神谱·红色故事书系”覆盖建党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十大主题,成为很多孩子的红色读本。

  在传统文化挖掘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形成“以匠传文”的特色路径。彭学军创作的《建座瓷窑送给你》以景德镇为背景,通过少年学艺故事展现千年窑火传承,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王苗的《书苗》以古籍修复为经纬,串联起文化传承与童年成长,入选2025年1~2月中国好书。“故乡·童年原创儿童文学书系”是一套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儿童的成长故事展现传统文化、家庭情感与时代变迁。传统文化传播矩阵,包括《碗灯》《雕花的马鞍》《壮家小女医》等10部作品,多部作品入选中国好书月度榜单,累计销售近30万册。

  编创深度融合

  从文本打磨到价值共创

  优秀作品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编创双方精心谋划、“价值共创”的结果。近年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加强与作家的深度合作,持续构建起“内容共创生态”。

  编辑赋能创作,从选题孵化到价值提升,实现内容与市场的双重把控。《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的诞生最开始是源于编辑阅读作家杨志军老师的中篇小说《原野藏獒》后,敏锐捕捉到其儿童文学潜力,以一封真挚的约稿信,激活杨老师久远的记忆,创作出《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这部藏地儿童文学经典。《谁在林中歌唱》的灵感则是源于作家张忠诚与编辑的一次聊天碰撞。虽然张忠诚表示这个题材有难度,但在编辑团队的鼓励下,经过多次实地采访和超500万字的口述史等资料,在三易其稿后,《谁在林中歌唱》于2024年12月出版,一经出版便入选2024年12月月度中国好书,并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还鼓励作家积极探索题材和艺术形式的新表达。彭学军擅长写诗意成长小说,《大鸟》是她首次进行主题性儿童文学创作。在《大鸟》的创作过程中,编辑陪同作家多次深入鄱阳湖畔候鸟保护区采访,并协助对文本进行多达五次修改打磨,最后呈现出了这样一种“主题写作的本位观与松弛感”。保冬妮是一位资深的绘本作家,在绘本领域成就斐然。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提议和支持下,首次涉足儿童长篇小说就创作出厚重与童趣兼具的《童年树》。作品以塞罕坝精神为内核,用儿童视角再现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入选了“中国好书·六一专榜”。 

  精品出版机制保障

  构建精品生产“护城河”

  精品出版的可持续需要完善的生产机制护航。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通过优质资源聚合、重大出版激励与资源精准投放等方式,打造出“机制创新—资源聚合—长效发展”的精品出版保障机制。这种机制能培育出精品的“内生动力”。

  优质人才资源是精品出版的核心。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为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心制”改革,比如2022年将儿童文学部与彭学军编辑室整合为儿童文学出版中心,聚集优质的儿童文学出版人才。2025年,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柔性引进作家、编辑吴洲星。她的加入,不仅为二十一世纪儿童文学出版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编辑资源,也为儿文编辑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根据专业优势,分别成立了儿童文学出版中心、项目出版中心、低幼出版中心、科普出版中心、文学教育事业部、北京出版中心等六大编辑中心,各中心在其细分领域均打造有行业领先品牌。

  在重大出版保障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早在2018年就建立了重大出版资金机制,聚焦特别重点图书,建立重点图书项目组,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措施,每年的投入均超过了200万元。《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紫云英合唱团》《大鸟》等作品在出版之前,由社领导牵头调度,在整个出版营销发行流程均优先配置资源,确保内容质量与市场覆盖。

  高效完善的重大出版机制,还体现在对于重大选题长效规划的顶层设计,以五年计划衔接国家重大节点,储备相关的重大选题。《谁在林中歌唱》便是紧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国歌诞生90周年,确保内容深度与时效性契合。《童年树》则是在革命精神谱公布后,从儿童化视角对塞罕坝精神的阐释和弘扬,小说出版后得到了原型人物陈彦娴和塞罕坝展览馆馆长的高度认可。

  创新营销

  从流量曝光到情感共鸣

  在流量时代,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积极构建“三位一体”传播矩阵。

  在线上运营方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非常重视新媒体达人矩阵的维护拓展,近年更注重内部的私域流量搭建。《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童年树》《大鸟》《谁在林中歌唱》等作品在线上比如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进行了近百篇的图文笔记种草,同时每部作品都会精心制作丰富多样的短视频传播,比如《童年树》创作背后的故事,针对《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故事的内容演绎、《大鸟》中白鹤迁徙的过程等等,这些短视频通过深度挖掘作品不同的价值,激发读者对作品多层次的了解。

  在线下,场景化营销形成独特优势。《童年树》出版后,出版社联合蚂蚁剧场在塞罕坝举办沉浸式读书会,小读者在落叶松林间诵读文本,与83岁的第一代造林人陈彦娴对话。《大鸟》借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契机,环鄱阳湖多地开展近30场“白鹤小卫士”阅读活动,孩子们在活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白鹤的生存习性情况,将文学阅读转化为爱鸟护鸟实践。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诸多实践印证,精品出版是系统工程,从选题策划的顶层设计到编创协同的深度磨合,从机制保障的长效运作到营销传播的创新突破,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续的出版范式。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这种以“中国童年”书写“中国故事”的出版逻辑,不仅为行业提供了鲜活样本,更展现出少儿出版服务国家战略的文化担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出版社
   第0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集团产经
   第04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05版:业者论坛
   第06版:出版专题
   第07版:出版专题
   第08版:中国好书
   第09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0版:分销新视野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14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5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16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7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18版:营销现场/东北书博会
   第19版:世界出版
   第20版:中国好书/广告
   第21版:中国好书
   第22版:出版专题
   第23版:出版报道
   第24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25版:阅读/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第26版:资讯
   第27版:业者论坛
   第28版:精品精荐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慢工夫锻造好作品
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好书21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 2025-05-23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