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国在2007年到2008年间举办的“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到如今在戏剧、电影、旅游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希腊和中国已经开启了“里程碑”式的文化合作之门。中国不仅刮起了一阵“希腊古典戏剧”之风,希腊也悄然感受到《北京爱情故事》带来的东方式温情。随着“与中国对话”成为欧盟对外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希腊作为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将会进一步推动欧盟与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合作。
作为世界古老文明的“港湾”,希腊和中国都具备公认的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纽带,对两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希腊文化被公认为西方文明之源,而中国文化也是东方文明的起点。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两个重要的文明,都在补充、滋养他们自身的艺术传统,不仅涵盖本国的文化项目,也为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因素是文化的创造力。我个人认为,发展文创产业需要追踪溯源,了解“文化”本身的含义。事实上,文化是人类社会谱写的乐章。文化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搭建了一种交流的“桥梁”,而这种“桥梁”能够让人们互相理解、建立伙伴或合作关系以及促成团结的力量。正是“文化”这一形式让世界的文明呈现出多样性,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力之所在。此外,还需要认识到文化处于多维坐标体系中,不仅包含文化身份坐标,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经济的坐标。文化创意产业正是从文化本身延伸到社会、经济层面。
到北京五年以来,我看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北京地区举办了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动。其中,中国为许多国外的公司、团体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合作的优惠政策;中方和外国公司在音乐会、大型话剧以及芭蕾舞等文化活动方面合作日渐加深。同样,希腊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较为重视。希腊文化部负责管理国内所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比如每年制定相关的文化发展政策,协调各个文化项目的运作。希腊拥有大量的博物馆、剧院,其中大部分都由希腊文化部直接管理。虽然近年来希腊国内经历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从政府到个人都重视文化产业的作用。一方面,人们能够从希腊自身文化中得到慰藉并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正日益彰显。
希腊和中国一直都有文化交流活动,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07年到2008年间举行的“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在这期间,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包括希腊古典戏剧、现代电影、音乐、舞蹈、歌剧、展览及主题会议等各种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就是希腊古典戏剧展演。如今,希腊古典戏剧在中国拥有不少的观众,表演剧目更加丰富,其中不乏希腊导演与中方演员的合作,在中国国内反响巨大。近年来,我们和中国在出版领域也有合作,比如2010年希腊举办了第七届萨洛尼卡国际书展,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这次书展上,很多希腊人亲身接触到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合作机会,中国和希腊两国可以在双方书展活动中展开更多元化的合作。此外,双方在旅游、电影方面的合作也引人注目,以中国近期上映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为例,这部电影的拍摄团队与希腊一家旅行公司合作,在希腊圣托里尼岛取景,后者还在电影上映之时来华进行推广活动。类似于此的合作机会还有很多。
两国从外交层面也不断推动双方文化的交流、推动双方企业合作。我们曾经参加中国书展、文化展览等活动,使馆曾经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样,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在2013年11月举办了“中国文化日”活动,加强双方在文化、航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关系。2014年1月,希腊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在文化领域我们将致力于关注加强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拓展。我们将要讨论文化产业在整个欧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加强欧盟与中国的文化对话。我们将共同期待这种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杜萍萍王少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