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童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姆和大卫挖到了什么?
关键词 2015年凯迪克奖银奖爆笑作家双人组合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美]麦克·巴内特著乔恩·克拉森绘杨玲玲、彭懿译/明天出版社2015年1月版/32.80元
  ○刘绪源(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

  这是一本充满哲理意味的图画书,对孩子们来说,翻开这本书就像踏上一趟探宝之旅:看似无果而归,其实已经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对大人来说,看到错过的宝石,会感到遗憾,但也受到启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有趣而又有点难解的故事。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该书创作者和故事主人公的关系。在书后,有这样一句题献的话:“献给安大略省的圣大卫”。这里出现了“大卫”——我们很难确定这是人名还是路名,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真有一条圣大卫路,画家正是在这里长大的。画家本人或周围的孩子,会不会演绎过书中的故事呢?也就是说,这会不会是根据真实儿童故事创作的?

  其实这故事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只不过过程没这么夸张罢了。只要家中有一片土地(现在城里的孩子却只看得见水泥地),哪个孩子不想将它挖开,探一探地底下的秘密?创作者将这样的故事复杂化了,这就变成了现在读到的作品;但他们也在其中增添了重要的寓意,这是从孩子的故事中发掘出来的,却又是孩子们所不易理解的。

  让我们顺着故事和画面往下看:两个孩子很快挖出了超过自己身高的深洞,这进度是任何现实中的小孩所不能达到的,这时画面里出现了隐藏在右边泥层里的巨大宝石,这是孩子想得到的东西(他们一开始就说要挖到“了不起的东西”)。再往下挖,宝石既藏在原来的地方,又隐伏在洞的下端。可他们决定改道了,往斜里挖,又往两边挖,这样,好像与宝石失之交臂了。后又往下挖,还是没挖到东西,画面上的宝石已变得天一般大(这象征着他们愿望的强烈),可惜他们看不见。其实作者一直在故弄玄虚,为的是突出孩子的遗憾和失望。到最后,他们带来的食品吃光了,身上的力气也用完了。他们坐下来休息,画面上的狗则想象着地层下面的骨头,这是对孩子饥饿的暗示和呼应。两个孩子睡着了,狗窜下去找骨头,地层破了,人和狗都往下掉,越掉越深,越掉越深,结果,掉到了地面上。狗找到了想要的骨头,孩子们也心安理得地回家了。——很显然,后面的往下掉并一直掉到地面,是睡梦中的境遇;回家,则是现实的、梦醒后的事。这时候的家,和该书开始时一样,有同样的房屋、盆花、风向标,还有那棵重要的树。

  这一故事,正如英国名著《彼得潘》中的名句:“孩子可不就是这样的吗?……到了外面就玩个痛快。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随时回来”。该书的寓意,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的生发,即:家,日常生活,这普通的一天一天,不就是孩子们不可脱离的、最“了不起的”东西吗?

  仔细看去,书前书后的环境还是有变化的:前面的盆花是红的,后面则是蓝的;前面风向标往左,后面则往右;扉页上的树垂着红苹果,后面结着梨……我想,这正意味着宝贵的日常生活是变化着的,并非一天一天的简单重复。生活之真谛,才真是挖掘不尽的宝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集团产经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教育出版
   第10版:中国印业
   第11版:中版好书评
   第12版:60年·20年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非小说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第1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8版:主题书展
   第19版:主题书展
   第20版:行情报告
   第21版:中国编客
   第22版:特别策划
   第23版:专栏·视界
   第24版:牛编做出版
为孩子写作是一种忘我的修炼
与冰心对话,让爱点亮阅读
图画书推荐
精神世界野性灵魂的真诚追求
山姆和大卫挖到了什么?
让孩子在神奇仙境中享受童话盛宴
中国图书商报童书15山姆和大卫挖到了什么? 2015-03-31 2 2015年03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