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编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圈子》二、三没在清华社出?
  ■张立红(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

  我手头作者流失的案例就是,数年后还有人不断问我的:《圈子圈套1》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畅销后,《圈子圈套2》《圈子圈套3》却在其他出版社出版。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本书在当时清华社出版时,就冒了很大的风险。我问作者写没写过小说,作者说以前没写过,作者问我出没出过小说,我说也没出过。当时我们笑谈,不知道谁怕谁了。人脉圈经营大忌之一,我觉得是,“不要施恩望报”。当时作者投了很多家文艺类出版社,都没有人同意出版。后来我遇到过其中的几家编辑,对我苦笑,说当时他们出版社选题论证没有通过。但是,我和作者当时都认为,这本书更适合文艺社而不是清华社出版。文艺社不同意出版,但我觉得书真的很好,不出版很可惜,所以,我决定给他出书。当时签约的时候,我就对作者口头承诺,在出版过程中,他可以继续联系其他社,只要在送印前有好的文艺社同意出版,我可以和他解约。结果,到送印前仍然没有其他社同意出版。一直到第二年开春,《圈子圈套1》连续在排行榜上不下来,之前拒稿的几家出版社才找上门来,开高价合作。后来很多人同情我,对我说,这个作者太没有良心了,我说:“不能这样讲,因为不是事实。”作者王强当时找我咨询,说好几家社找上门来要高价合作,问我怎么办?是我在几家社中帮他挑选了新出版社。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根据我对作者的了解,他希望自己的书越畅销越好,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既然在清华社都能这样畅销,那么后面的书,放在本该出版这本书的文艺社,一定会销量倍增,更何况对方出价又高,这样好的机会为什么要错过呢?我若是强求,不放作者,那不是耽误作者和书的好前程吗?

  我想这个案例在很多社,会被当作作者关系维护的失败典型,但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我在以后与作者的合作中,仍然保持这种合作关系模式。总有人问我,怎么控制作者?如何让作者对你忠诚?坦率地说,我一点都不想控制作者,也不打算要求作者忠诚,即使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帮其出过书。我希望的是,作者与我们团队的合作顺心、愉快。商业上的合作向来都应是开放的,双向选择。我个人比较强调这方面的重要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集团产经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教育出版
   第10版:中国印业
   第11版:中版好书评
   第12版:60年·20年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非小说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第1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8版:主题书展
   第19版:主题书展
   第20版:行情报告
   第21版:中国编客
   第22版:特别策划
   第23版:专栏·视界
   第24版:牛编做出版
编辑7步终极人脉经营术
本期导读
当我们谈论“人脉圈”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典型编辑人脉圈交叉图层解剖
为什么《圈子》二、三没在清华社出?
编辑人脉圈十年变化图谱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21为什么《圈子》二、三没在清华社出? 2015-03-31 2 2015年03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