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来说,可以说每天都在冲刺,因为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明天考试的基础,也可以说每天都不用冲刺,因为平时基础打好了,招之能来,来之能考。如果真要谈高考复习冲刺期的话,我认为是考前30天,充分利用这30天,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与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更高更妙的考前30天备考手册》,让学生每天学一招备考秘籍、每天测一组仿真试题、每天记一点常用结论、每天在高效率中进步。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说,可以接受相同的学习与训练,但最后阶段可以舍弃最难题的训练。
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要注意备考方法的使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生思维和解题。而解题,就意味着把所要解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问题。要科学解题,可参考以下4步骤来执行:首审题——审清题意,发掘隐含;次探路——探求解法,注意化归; 三表达——整理叙述,简明规范;后回顾——及时检验,完整表述。
在选择学习资料时,要认真挑选不要求多,虽然现在市面上教辅很多,但真正适合冲刺阶段用的教辅少之又少。学生使用的一般都是去年甚至前年的教辅,而且大都是“三年高考试题与五年模拟试题”的剪贴版。这些高考原题的确是好题,但不一定适合复习期的学生,因为它们往往只是就题论题,没有提炼升华,缺少高妙的“点拔”,缺少真正对学生学习有用的“高招”的奉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要盲目刷题,选取典型题型研究清楚。目前也有很多学生犹豫是否应该报课外辅导班,我不大赞成学生最后阶段上辅导班,其实学习上谁都帮不了你,只有自已的觉醒最重要。学生有了想学的动力后,选好一本书,明确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一点点地进步才最实在、有效。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学生可集中时间请教同学或老师。
备战高考在注重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政策变动。高考政策的改革会对高考备考产生影响。如浙江省第一次取消文理分科,试卷是按理科难度出,还是按文科难度出?教师要多关注备考信息,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想当然地去备考,要主动了解,多参加交流学习,多掌握最新动态,方向很重要,方向错了,走得越多,离目标越远。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在备考时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浙江省为例,4月选考、学考结束后,近两个月时间仅剩下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数学学科的复习策略不会有太多变化,第一阶段应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第二阶段应突出重点,拾级而上;第三阶段应加强训练,注重规范。流程差不多,关键是资料的选择,好的资料会让复习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数学是其他各学科的工具和助手,通过数学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自觉地运用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建构和谐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还有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数据,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数学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