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词典化”理论下专科辞书出版再思考

  ■汪亚云

  辞书,尤其是优秀辞书,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辞书出版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事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先生提出“文化词典化”的理论,认为辞书要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具有更大的文化担当。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出版是可以深耕的领域,是名山事业,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说:“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在主旋律的推动下,在文化自豪感的驱动下,我们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国学复兴的浪潮。无论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公益活动,抑或各类官媒、个媒,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当下,国潮已成为新的时尚,火向海外。

  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求知欲。相应地,传统文化知识输出的产品也层出不穷。这对传统文化专科辞书的出版来说,是很好的契机。

  当然,我们在看到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出版事业大有可为时,也不能忽视摆在眼前的困境。

  人才方面,辞书编辑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因此,对辞书编辑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一个好的辞书编辑,不仅要掌握辞书学理论,还要具备深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大多数辞书编辑都出身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真正出身于辞书学的却很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欠缺。人才缺乏又与不健全的科研考评体系有着密切关系。著名学者、出版人于殿利先生曾指出,在很多高校,编纂辞书不算科研成果,很多中青年教师迫于晋升职称等压力,不愿意编辞书,辞书编纂的队伍建设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目前在很多高校,由于辞书编纂不算科研成果,各种成果奖励和基金评议也极少落到辞书上面,更遑论给予经费支持。人才缺乏还体现在,由于辞书编纂难度大、耗时长、经济效益预期低等因素,专科辞书编辑人才渐渐流失了。

  经济效益方面,辞书出版虽是“名山事业”,但辞书本身也是“市场产品”。辞书由于体量大、专业性强、知识点众多,从组稿到出版,花费几年是常有的事,十几年也不稀奇。出版一部辞书,出版社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出版以后,且不说盈利,前期投入的成本可能都难以收回。而且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图书市场也出现了很多新规则。首先,供需关系发生转变。出版社出什么、读者看什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读者需要什么,出版社就做什么。其次,读者买书更看重实用性、到手价,教辅用书、学生读物比较吃香,但最终也要价格竞争。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具书,实用性不比字、词典等,它对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精神文明的传承弘扬,有一个长期过程,不能立即转化为既得利益,读者是否买账也未可知。最后,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造就了“流量为王”的时代,好产品不一定能有好销售。

  辞书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出版是一项继往开来、惠及子孙后代的事业,是值得且必须开拓的。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依然有求索的信心和方向。

  首先是创新。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融工具书与文学赏析读物于一体,创新了专科辞书出版的形式。该书畅销40余年,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辞书出版的标杆。我们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上,用心打磨、锐意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特色,打造能给读者惊喜,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优秀辞书。

  其次是人才培养。任何事业,人为根基。作为一名辞书编辑,要不断加强对辞书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扎实自己的基本功;要主动地去了解新技术、新媒体,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仅只做案头编辑,而要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坚持吃苦耐劳、认真钻研、一丝不苟、弘扬文脉的辞书人的“扁舟”精神。对于出版社而言,应当重视辞书编辑的成长,除合理的考核、晋升机制外,还要提供内容充实、丰富的专业培训。另外,政府若能出台相关政策,将辞书的编纂纳入科研考评体系,相信会大大增加辞书人编纂辞书的热情和动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辞书编纂出版事业当中来。

  再次是利用新技术,降本增效。AI时代已来,积极拥抱新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传统出版寻求长远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AI技术已经可以广泛运用在出版的各个环节,无论是选题策划、稿件审校、图文制作,还是市场调研、行业分析,AI都可以快速完成,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难度大、耗时长,将不再是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出版中令人畏葸不前的阻碍。

  最后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对于精品辞书,我们应努力争取国家出版基金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政策层面的支持。这些基金和奖项的支持力度一般比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辞书编纂过程中投入产出不均衡的问题,让那些内容扎实、有流传价值,经济效益预期不佳但社会效益高的辞书,能够面世,造福读者。除了国家级别的政策,只要是有对辞书类别的支持和单项奖励的项目,我们都要积极申报、努力争取,尽一切可能减轻出版的压力,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做出精品辞书。

  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出版大有可为。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的不竭源泉和精神支柱,国家的政策支持是我们的强大背书和信心所在,传承文化、弘扬文脉是辞书人的终身事业和使命召唤。我们要坚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更要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信念,还要做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的准备。传统文化专科辞书出版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愿越来越多辞书人能投身这项继往开来的事业,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得以代代传承,世世弘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视点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出版报道
   第06版:出版报道
   第07版:出版/榜样团队
   第08版:出版/榜样团队
   第09版:融合出版
   第10版:综合
   第11版:世界出版
   第12版:世界出版
   第13版:业者论坛
   第14版:阅读推广
   第15版:精品精荐
   第16版:精品精荐
   第17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
   第18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
   第19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
   第20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1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2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
   第23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
   第24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5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6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7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
   第28版:2024年度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文化词典化”理论下专科辞书出版再思考
数智时代的市场营销学经典之作
当孤独的心躲进文学的森林
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出版:多维度创新与发展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15“文化词典化”理论下专科辞书出版再思考 2024-12-20 2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