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月6日,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韬奋基金会指导,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携手中发协人民出版发行工作委员会共同在京举办“书业守正拓新径,新质发展向未来”主题研讨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士新,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登权,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中发协人民出版发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胡长青分别致辞。河北京联科教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才主持研讨会。
艾立民在致辞中指出,首先,要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的重要性。其次,要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在书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再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推动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最后,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书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刘伯根在致辞中指出,在守正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至少有三个取向。一是数字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二是国际化的市场打开了广阔天地。三是分众化的趋势不容忽视。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需求差异,精准定位,为不同的读者群体量身打造、分别推送适宜的阅读产品,从而拓宽市场,提升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冯士新在致辞中表示,第一坚持出版业优质内容生产不动摇。第二利用好新技术,将优质的内容触达给受众。第三要将优质的内容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呈现,将优质内容变成数据资产。
徐登权表示,在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要加强书籍的推广营销,让优秀的书籍被更多的读者知晓和接受。要注重阅读体验提升,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和阅读服务的提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舒适、便捷的体验。要注重阅读推广和普及工作。
未来已来,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就要掌握好变和不变的辩证逻辑和底线思维,弄清哪些是不变量,哪些是可变量。胡长青在致辞中表示,守正是民营书业安身立命之本。拓新是民营书业直面变革之魂。融创是民营书业砥砺前行之路。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出版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使命没有变。从这个角度看,内容建设和技术赋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嘉宾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春秋》主编周蔚华分析了《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新阅读:类型、效果及其影响》。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阐述了《AI在出版业的应用和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部主任杨京峰介绍了《建设lovong龙凤教育大模型,探索教育出版新赛道》。哈尔滨慧文书院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鹏讲述了《从图书销售商到阅读服务提供商的蜕变》。
在圆桌会议阶段,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中文在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谢广才,武汉市新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奎英,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汤杨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落地出版业展开对谈。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业界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范军主持。(穆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