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苗(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合作源远流长,在图书发行方面,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将桂版精品图书引入安徽市场,通过集团遍布全省的发行网络和线上电商,精准触达广大读者。安徽新华去年共销售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相关图书超3000万码洋,同比增长32.3%。结合安徽新华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合作实践,以及在“社店合作”中的探索,分享4点思考。
以定制化为核心,聚焦社店合作产品打造。一是以重点围绕定制图书、探索独家产品合作模式,为读者创造差异化的价值体验。安徽新华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开发了《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小牛顿科学馆:全新升级版地球绿精选礼盒》等定制产品,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热情,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捧,充分证明定制化模式的强大潜力,今年我们计划推出100种定制书,目标总销售额过亿元。二是实现供应链共建。我们承接部分图书的全国及海外发行,在天津、合肥的物流中心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以及密集存储系统,实现图书存储、配发、包装、质检、路向分拣等环节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可以为出版社提供优质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以多元化为纽带,推进非书品联合销售。一是积极拓展多元产品线,与多家出版社就文创产品展开合作。二是强化省域特色产品营销,如与山东新华合作引入“鲁花”系列产品矩阵,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今年计划销售超1000万元,同时积极推进安徽特色产品走出去,依托元小鳌自有IP,打造近百种元小鳌系列文创产品,从源头成立黄山皖新徽三公司,推出非遗产品元小鳌臭鳜鱼,在全国各个渠道累计销售超过3亿元。三是打造自有集采平台,为客户提供办公用品、文创礼品等集采服务,目前已和数十家出版社签订了办公用纸采购协议,累计销售额破千万。
以场景化为抓手,实现线上线下流量共振。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社店合作的营销,应跳出“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转向“资源共享、场景共建”。一是线下共建文化场景。安徽新华围绕“标准化、数字化、体验化、时尚化、本土化”打造新型门店,在多家大中型门店设置了超过200个出版社主题展区,让阅读从“买书”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二是强化新媒体渠道营销推广。今年安徽新华打造了47个线上直播间,每个直播间都开展垂类细分领域运营,已经打造完成的有植物大战僵尸主题直播间、元小鳌广播站等,均积累了大量粉丝。未来,我们计划与出版社深度合作,打造更多出版社主题直播间,实现线下主题展陈与线上主题直播的有机融合,形成流量闭环。
以数字化为支撑,提升双方精准营销效能。销售环节的社店合作,关键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从“数据共享”到“用户共享”的深度协同,让“好产品”精准触达“对的人”。社店双方应建立起一个社店互通的数据平台,书店提供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书店进销存退和读者阅读喜好数据给出版社,出版社利用数据驱动选题策划、产品开发、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业务,真正实现营销数字化转型,让优质图书精准触达目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