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编辑岗位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如何从数百篇简历中挑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很见功底。
粗筛——通常要根据简历类型进行初步分类筛查。在专业对口、学历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考虑将简历分为四类:有相关图书的策划编辑工作经验者;有相关执行编辑、加工编辑工作经验者;有相关出版单位实习工作经验者;以及其他。如果此次筛选结果可以达到前三类简历数量总和占全部简历10%~15%,则可认为粗筛达到基本效果,考虑进入细选阶段。粗筛目标是将简历初步淘汰掉至少85%,才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细选——到此阶段简历保留50份以内比较合适,这时可以考虑结合出版社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设置要求。例如,若出版社无法提供住宿,则家庭住址在出版社附近者可优先考虑;家庭成员中有编辑工作者可进行一定加分;对于有策划编辑经验者,其简历中所涉及到的曾经策划图书方向与所要招聘策划编辑岗位的要求方向是否近似,如果相去甚远,则要根据剩余简历数量以及综合比较简历之间的良莠,来决定是否淘汰;另外,该策划编辑岗位可以提供的待遇与应聘者所提到的薪酬期望值相差较大者要淘汰。
预试——到此阶段的简历基本上每一份都至少有几条明显优势。如何再选呢?笔者认为可通过电话互动的方式进行一次预试,几句简单的电话交流,可了解对方口齿清晰度、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亲和度、基本应急反应能力、对策划编辑岗位的兴趣、对出版行业了解程度等。通过预试阶段,留下的简历就可进入面试环节了。
面试的问题通常可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通常比较好回答,例如,“你原来部门有多少位同事?”“他们都是策划编辑吗?”“通过简历看,你比较擅长策划计算机类的选题是吗?”封闭式问题的回答率较高。问题回答层次、是非分明,但不太适合在面试中过多使用。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则可以让应聘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例如,你在策划计算机类的选题时,都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类选题的呢?这类选题的作者找寻方式都有哪些?能说说你策划该类图书的几个成功案例吗?……应聘者无法通过一两句话简单回答,而需要陈述、引证、总结。
面试过程中,还有一些是在面试中根据应聘者现场表现。例如,“你刚才提到的策划,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市场上这类书还是比较多的,你做过市场调研吗?有计划如何找寻作者吗?是否有作者人选?”这类问题发问时要注意与面试前准备的问题作一个比较,防止出现问题相悖或者问题过于相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