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推理小说 导读 作家群像
■受访人:唐诺(作家)
□采访人:刘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时隔多年,您的推理小说导读为何重新结集在大陆出版?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现在对我来讲,只是我的一个写作的痕迹。推理小说的导读是要放到推理小说前面发表的,在市场上也证明它是一个很好的赠品,但是问题是它要不要单独成书?作为一个书写者和一个编辑有不同心情,作为编辑会知道有些东西还是可以留下,所以就出了这本“推理小说导读”。
□为何想到写推理小说的导读?
■现在如果让我回想起来,这本书里面的导读书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工作。这个工作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詹宏志推动的,他看推理小说,看的比我还认真,推理小说这个类型当时在台湾刚开始,这样的导读非常难写,因为写推理小说的导读不能谈书里面的内容,连暗示都不能有。我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前一本书《八百万零一种死法》是对我所有布洛克小说导读的结集,全世界没有人干过这个事,起码数量上我想已经破世界纪录了,因为一般不会有人对每一本小说都写导读。我是想把推理小说的导读拉到另外一个层次去,导读应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和作品,要不然的话它不过就是一个资料而已。
□您以咖啡馆写作闻名,在那里写作会激发你的灵感吗?
■当时我在一家叫芳邻的咖啡馆写作,是日本的一个连锁咖啡店,因为靠近大学,文化活动比较多。还记得张大春等其他朋友经常在那边喝啤酒、聊天。当时那里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咖啡无限续杯,有一次一天结束我喝掉了13杯,感觉几乎是快中毒了——以这样的状态,两到三天就会写出一篇来。这样的写作也有一个好处,对我后来的书写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因为是推理小说导读,所以当时比较自由,比较放胆地写。可是我现在回不去了,有些话用现在的形式去讲,可能会犹豫,因为有些话不容易说清楚,容易引起误解,有些话你会觉得有点危险。所谓的危险,是因为写到某些东西,如果不周全,容易被误读。这些说不清楚的东西,就变成我后面继续思考的源头,留在心里,不断琢磨,可能多年之后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写出来。
□您向读者推介什么样的推理小说,它们有何过人之处?
■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推理小说的编辑,我想除了能力以外,我有一点点任性,甚至我明明知道出什么样的书对出版社帮助比较大,销路会更好,可是对我来讲这里总是有一个界限,有些事情我就是没有办法做。比方说当年做推理小说,我们在台湾算是领头的,当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基本就是一片处女地,可以随便挑,可是日本市场我就没进入,因为我不喜欢日本的推理小说,他们的推理小说像是一个商品,让你读着很舒服,当然这是日本人另外的能耐,跟他们的其他工业成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