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田红媛(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实习记者)
8月12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打造的移动数字出版整体业务平台——“译文的书”APP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探索大众出版数字化转型、实现纸电联动、构造数字出版新格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报记者特别对话该社社长韩卫东,听他讲述译文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文社)在大众图书和工具书的数字出版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译文社数字产品业务的发展状况。
■上海译文出版社属于大众图书出版社,在选择数字业务的发展途径上有着长期的考虑。2007年译文社就开始探索数字化的转型路径,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旨在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最初,我们认为大众图书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不甚清晰,相较而言,工具书更适合做数字产品,所以最早译文社和电子厂商合作,努力开拓电子词典市场。因为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所以市场占有率较高,每年的版权输出都给译文社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10年,译文社尝试与电商合作开发电子书业务,经过多家尝试比较和精心研究,摸清了电子书业务的定价规律和商业特点,最终确定同亚马逊中国公司全面合作销售电子书。2012年起,译文社正式建设自有的大型双语工具书数字化编纂出版平台,既保证了未来修订工作的进行,同时也为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译文社目前开发的数字产品主要有哪些?数字产品业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基于上述的电子词典、电子书、工具书编纂平台、数据库等大方向,最近译文社主要的数字产品包括“译文的书”APP,即将开始编纂修订的第三版《英汉大词典》,将在上海书展中推出的《新法汉词典》APP,与美国赫斯特公司合作推出的《世界时装之苑》、《家居廊》、《名车志》、《伊周》四本杂志的APP等。
近年来,译文社加大了同作者、译者的数字版权谈判,计划推出e-only(纯电子书),在此基础上建立译文社的CMS,实现多元化出版,不断扩大电子书业务。
□目前市场上的阅读产品非常多,与之相比,“译文的书”APP有何特色?对译文社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译文的书”APP自2014年起开始研发,目标在于实现纸电联动、整合营销的功能。研发团队对上架销售的电子书均作了精心的再设计,封面、过渡页及内文均能给读者一种舒适、简约的阅读体验,在细节上还加入了可弹出的文中注释,希望藉优化阅读体验让更多读者接受数字阅读。另外,该阅读应用分为“译文的书”和“书的事”两大板块,“书的事”特别介绍译文社的最新书讯、作者和译者动态以及译文社即将举办的线下活动预告及重磅活动回顾。读者将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所关注作者的新作,编辑的策划过程以及作者、译者、书评人对新书的解读。
“译文的书”APP将关于一本书的了解、认知、产生兴趣、试读购买、分享感受、反馈信息等环节做成闭环,是译文社进行整体转型的尝试和整合营销的入口,也是未来译文社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门户。
□在数字产品经营策略上,译文社有何经验可以与同行分享?
■数字产品经营有其自身不可忽视的规律。译文社数字产品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大,但成长速度非常可观。近年来,译文社致力于为读者打造全新的阅读体验,开发多品种电子书,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定价策略方面,电子书价格一般为纸质书价格的70%左右,随着纸质书销售时间的延长,电子书价格会相应降低;在版权谈判上,可观的电子书版税、良好的版权保护能力、较高的纸质书销售数据都是取得作者信任的利器;最后,译文社在数字产品营销推广上专门投入力量,不定期推出促销活动,吸引读者参与。
□2015年上海书展开幕在即,译文社在展区推出了哪些重点产品?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译文社特别推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经典丛书”,包括《辛德勒名单》《广岛之恋等》10个品种;村上春树新作《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于今年四月推出,至今发行量已逼近20万册,是此次推介的重点产品之一;“译文纪实”的出版品牌也越来越丰富,该品牌下的《穷忙》《与荒原同行》《最后的熊猫》《大灭绝时代》《汤姆斯河》五本好书将集体亮相;“数字之夏”数字出版体验区也是译文社展区的一大特色,今年“译文的书”APP上线,读者可以读到最新的试读篇章、作者访谈、活动回顾实录、编辑花絮等丰富内容,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