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辞
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人文大众类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创造性地整合和传播优质版权内容,已成为中国数字出版和数字内容产业的领军企业,成为中国优质内容的主流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平台。
企业画像
20年间,从龙源期刊网到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始终以“为知识创造价值、为知识创造者创造财富”为使命,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致力于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数字化未来,为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创立了数字版权模式、电子阅览室、知识树、数字文化城市等公共文化的产品模式和服务模式,2017年获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两度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单位,龙源网APP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
掌门人说
和大多数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家一样,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40年前的1978年,我有幸通过全国层层的选拔考试,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家派往全世界的第一批留学生。欢送我们的中央领导告诉我们说:每个留学生1年的费用,要有1万个工人农民的劳动才能负担,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成为改革开放的生力军。这句话在我心中引起了震动,我在想,这一生一定要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龙源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走过的这20年,正是我兑现心中承诺的20年。
今天回看,1998年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搜狐、新浪、腾讯、盛大网络、京东相继成立,大洋彼岸,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的谷歌公司问世。1998年也被后人称为中国的“互联网元年”,诞生于这一时期的龙源期刊网承载了太多汤潮关于知识价值的理想。
龙源期刊网创立的发展宗旨是“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中国期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汤潮认为,中文内容资源主要的介质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影视、音乐、文献等,在汤潮看来,期刊、杂志是最优质的资源之一。与报纸和图书相比,它既不像报纸和新闻那样时效性强,又不像图书那样海量而静止。期刊,尤其是人文社科大众类期刊,靠整个文化阶层精致的锻造和更新,是最典型的中国知识密集型产品,因而也应是中国同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期刊的特点也是最符合互联网发展生态的,比如期刊的精品权威特征、分众个性化特征,连续出版的更新特征。每一本刊物都有其特定精确的定位,也就是一个精准服务的社区圈子,这与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几乎都是完全重合的。
未来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所有的过往皆为序章,我们要永续传承,不忘初心,牢记信仰,坚持信念,以百倍的信心走进知识服务新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为知识的创造者创造财富。
——汤潮
知识主体论诞生
1988年,汤潮在国际东方学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知识主体”的哲学观点,并于1994年元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正式发表了论文《知识主体论——对当代社会的哲学思考》。随后《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探索与争鸣》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先后转载介绍了这篇文章。
“知识主体”相对于封建社会的“权力主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体”提出的第三种社会形态,知识不但应该成为管理社会、主宰社会的主导力量,而且应该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虽然科技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到了价值肯定,但是人文知识的价值远远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汤潮非常认同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998年12月4日,汤潮决定身体力行实践“知识主体论”的思想,创办以人文大众期刊为主要内容的龙源期刊网。当时,互联网是个新生产业,中国的网民只有24万,这对汤潮和他的龙源网来说压力不言而喻,哲学家的远见让他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创立数字版权模式
龙源期刊网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向期刊社征求信息网络传播的授权,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汤潮认为,在传统出版行业的价值链中,内容创作者的收入仅占10%的比例很不合理,而数字出版就是要建立更加健康的价值链。在新的价值链中,知识创造者应成为价值的主体,而作为知识加工有所贡献的出版社编辑,其劳动同样也要获得认可。于是,龙源提出了:“逐一授权、按篇计费、分成共享、公开透明”的16字方针。
20年前人们对知识产权的意识还非常淡薄。互联网对版权内容的滥用和侵权成为常态。龙源一开始坚持和每个刊社逐个签约,并在沟通中解决他们关切的问题。龙源采取的不是资本主体的“买断”模式,而是“合作分享”的知识主体模式,以每篇文章作为版权单位,按照用户实际使用的次数来计算分成收益。在分成的比例上,知识的创造者永远是主体。传统出版的版税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信任问题,通过数字化统计平台,每一家期刊社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密码随时监控使用状况,收益公平、透明。杂志社得到的收益中包括作者的著作权费,由杂志社支付。同时,龙源贯彻平台收入“透明、公开”的核心理念。一旦签约,每个杂志社都有一个后台密码,可以看到这个杂志所有文章浏览阅读的情况、付费的情况、收入的情况。龙源期刊网总编辑穆广菊说:“我们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签了授权协议,真正把对方当作合作方。你生产,我来做网络营销,看看它收益如何,大家都拥有了解收益的权利。”在网络付费阅读慢生长的时期内,龙源有一系列服务刊社的措施。“按篇计费”的量化方式也为用户带来好处,读者不必为不需要的内容买单,这也开创了互联网内容付费的基本模式。按篇计费最大的问题是数字化成本的增加。当时绝大部分数字出版企业都采取PDF而不是文本格式。但这意味着数字化成本要提高5倍。
第一个和龙源期刊网签约的是中国人文期刊的代表、跨学科核心期刊《新华文摘》。正是这份刊物的良好开端,奠定了龙源期刊网的基础。后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大众期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文期刊等都逐步将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给了龙源,4200种,开启了龙源期刊数字化传播星辰大海的征途。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服务的大时代,我们能切身体会知识有价。哲学家的敏锐让汤潮看到了中国人文大众类期刊的内容价值。
为刊社建服务平台
从2005年开始,为了让刊社建立数字化发展的信心,龙源每月都会召开一次合作杂志社的见面会,立足于沟通和增进彼此的了解。每季度一次的服务报告,介绍整个网站期刊传播的状况、阅读排行、市场推广和活动等内容。同时,每年给每一家期刊提供一份网络传播的个性化数据分析报告以及年度销售报告,反映杂志地域分布、阅读时段、走势、栏目情况、哪一期最好、哪些文章最受欢迎、年度周访问数据统计和增减百分比、一天24小时的读者阅读时段分析等数据。同时还为2000多家刊社免费建设网站,为500家刊社免费开发了客户端,
自2005年1月起,龙源期刊网正式推出“主编访谈”栏目,先后完成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几百位期刊主编的采访。2009年,龙源期刊网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了《期刊主编访谈》一书,原新闻出版署李东东副署长在序中高度肯定了这本书,说它填补了出版学科的空白。
从2005年起至2017年,龙源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连续13年举办人文期刊网络传播高峰论坛和TOP100排行发布,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团队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不断总结和发现期刊数字化传播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期刊在数字化传播环境中的品牌塑造和延伸,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深刻的产业意义。中国期刊协会前会长石峰先生所说:“龙源期刊网从2005年开始, 坚持不懈进行期刊网络传播的数据统计和排行,坚持用客观、公正、科学的数据来盘点期刊数字化的进程,并不断地总结和研究期刊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提供给业界参考,这项工作卓有成效,很有意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郝振省院长说:龙源以学者的精神办企业,令人尊敬。
让中国期刊走向世界
人们可能还记得, 2005年汤潮在首届的数字出版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国期刊是走向世界的先锋和轻骑兵》。在国内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的阶段,龙源率先向北美、澳洲等海外的公共图书馆及港澳台的公共图书馆以中国期刊阅览室的方式提供远程IP绑定服务模式,用户一经购买服务,分分钟就可以看到最新上线的期刊。自2005年开始,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是首先使用“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至今已经连续续约14年。订阅的期刊种类也从最初的200种,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种。随后,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的用户扩大到了圣路易斯、旧金山、洛杉矶、蒙特利尔、温哥华、卡而加里等美加主要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到目前为止,用户扩展到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从而使中国期刊得以在海外广泛传播,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资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播到西方主流社会。
从版权聚合到知识服务
2015年是龙源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成立。在龙源期刊网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大主营业务: 建立了以知识版权运营为核心的知识树共享平台、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数字文化城市和以知识付费为主的个人知识服务平台。
知识树
知识树是龙源基于人工智能和海量版权内容的知识内容编创。当编辑定义了一部分内容以后,系统会帮他自动组建剩下的内容。同时,“知识树”利用龙源后台数千万篇文章的积累,能够让存量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所有版权内容的二次或多次传播依然明晰分成共享的原则。在人工智能平台的帮助下,编辑甚至可以1个小时编辑一本书,同时实现在线发行。在与各大电商完成对接后,这些内容可以输出到数字出版几乎所有可以分发的渠道,比如今日头条等,精准定位流量,为知识创造价值,为知识的创造着创造财富。
知识树引入了当今5大科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并创立了“知识区块链“的模式。2018年,龙源联合创始人汤潮、穆广菊夫妇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初期100万元的知识区块链研究基金。今天的区块链酷似1998年的互联网,前瞻者的勇气再次在汤潮身上显现。
汤潮提出的“知识区块链”,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和证券化机制将“知识”以及“知识体系”的价值释放出来。充分利区块链的技术和其“确权”“追踪”“奖励”的机制把这些价值呈现出来,归还给那些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甚至使用者。“让我们的社会真正尊重知识,让人类传承的文明结晶以优质内容的形式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财富或资产。”
数字文化城市
龙源“数字文化城市”基于全民阅读国策,围绕全国各地智慧城市、书香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服务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地特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是现代化传播体系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项目。该项目实现媒体业态和服务的创新融合,形成“内容+平台+终端+服务”的现代传播体系,实现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创新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助力全民阅读普及。
龙源全力打造的“龙源全民数字阅读平台”由三终端四平台组成。所谓“三终端”,包括PC终端、数字书刊云屏终端和手机客户端,形成数字内容的多终端落地。龙源凭借自身优势,整合阅读资源,结合用户的行业特点和现实需求,精心打造的数字书刊云屏,功能介于PC终端和移动智能终端之间,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党政机关、学校、地铁站、书报亭、咖啡馆等不同场景,让优质的内容随时随地与读者见面。“三终端”的普及,将使阅读变得方便易得,覆盖人们所有的阅读可能性,为大众提供取之不竭的阅读资源。
所谓“四平台”,实际是一个专门为文化城市建造者打造的管理服务平台。大数据阅读统计平台,能够统计和评估城市阅读情况,并建立阅读指数读取体系;分层级用户管理平台,用户管理权限的开发取决于管理者的行政级别,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由最上级总体掌控;优质内容分众平台,将龙源集成的海量、优质、正版的内容资源,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垂直细分,提供量身定制的内容;增值互动交流平台,为各地城市开展阅读线下活动增设窗口,助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8年龙源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成立了数字文化城市研究中心,在出版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基金韬奋基金会设立了数字文化城市基金。
知识树、数字文化城市的目标是通过前沿科技技术将传统的阅读学习提升到“知识服务”的新高度。
2007年汤潮在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作主题发言说,优质内容是互联网最终的制高点,对于优质内容的争夺必将是中国与世界真正较量的战场。汤潮认为,无论是“技术为王”“渠道为王”,还是“用户为王”,它们都是在不同的阶段对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强调描述,唯有内容,优质内容,是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根本价值的描述。
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优质版权内容为王的时代。人文知识分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创意和知识产品获得巨大物质财富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愿望或神话。
在这里,知识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知识主体”在这里得到了最精妙的诠释。我们看到,龙源正在焕发青春,紧跟新时代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