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书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从1978年~2000年前后;第2阶段:2000年前后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3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
为什么这样划分?1977年我国图书发行网点仅有98402个,平均每万人有1个发行网点,这也是人民群众反映购书难的原因之一。1980年原国家出版局的文件指出:“根据当前情况,国家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投资新建很多书店门市部”,“为此,建议在全国城乡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一些不同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和书贩,这是解决目前新华书店网点不足和发行力量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此,非公资本可以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
到了1999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原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从事图书批发业务。2003年7月,为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原新闻出版总署取消了从事出版物总发行的资本限制,意味着非公资本,包括外资,既可以从事出版物的零售又可以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图书发行领域实现了对内对外全面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据此,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民营企业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成立了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人民出版社与民营企业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人民天舟(北京)出版有限公司,开创了非公资本进入出版环节的新模式。与图书出版不同,非公资本进入数字出版、网络出版领域的数量更多,影响也更大,在2004年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单位中,网易、新浪、搜狐3大门户网站名列其中,目前中国影响最大的数字出版企业都是非国有的。
那么这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民营书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第一发展阶段其实主要是发行网点的建设。在这个阶段,民营发行网点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图书发行,包括农村发行网点也得到了快速地扩展。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民营书业以图书零售为主。
第二发展阶段,民营书业从图书零售与图书批发并重到开始介入出版。这一阶段,民营书业的业态更加丰富了,大型发行企业、网络书店、连锁书店开始出现。同时,一些民营文化公司也在开始向出版领域的延伸,例如很多民营书业企业开始做选题策划,各种民营数字出版企业纷纷建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书业企业类型更加多样,企业规模快速壮大,民营书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第三发展阶段,国家放开了互联网出版和对外出版,试点制版分离等,为民营资本进入出版环节提供了政策依据。民营书业的产业链长了,民营书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了。一些民营文化企业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及非洲等,建立全资公司或合资公司,出版发行中国主题图书,取得不俗的成果,如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全资子公司美国时代出版公司,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英国成立新经典出版公司,北京的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法国菲利普·毕基埃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