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特别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切实履行好“国家队”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为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提供最优秀的教材辅助,为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传播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多做贡献,特策划了《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出版项目,并在2018年成功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
《读本》有如下特点:一是侧重传播中医药文化,而非专业知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还有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教育,并不是为了给学生灌输医学知识、培养“小郎中”,而是从小培养其健康生活的理念,并通过学生们把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与精神传递给每一户家庭,提高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同时,对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有很深远的意义。《读本》主编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说:“这是一套可读性很强的书,把中医药文化用贴近生活的方式介绍给中小学生,能从小培养孩子们养生保健的习惯,有助于孩子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
二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编写,分小学版和中学版,各分设上册和下册,共4册,每册18学时。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习惯,小学版注重故事的趣味性,知识点偏于直观、感性;而中学版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为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且中学生更强调主动学习,适当增加了思考性内容。书中配以大量插图,以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增加趣味性、可读性。
三是书籍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呈现阶梯式增长,从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到拓展学生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全面妥善的考虑与设计。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认为:“这是一套非常符合现代孩子阅读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思考、有应用的全方位知识读本,情景合理、内涵丰富,将中医药的精华、中医药由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的应用指导性实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相信《读本》的出版能成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抓手,使中小学生继承中医药文化的优良基因,激发、唤醒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