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是一个爱琢磨、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写作者,他在《江南繁荒录》一书中,以散文的笔法记录乡村嬗变,以民间视角将“江南”的韵味娓娓道来。
《江南繁荒录》包括三部,分别辑录为《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这样的以词牌分类透出江南的婉约雅致仪态万方。每一部大致有四篇文章,如《风与气》《古城签》《仰望与遗忘》《女人何必江南》;如《读书不好玩》《渎边遗事》《乡村无恙》《大地救赎》;如《紫醉与金迷》《海棠并不依旧》《君有癖否》《原野上的荒腔走板》。这些篇目名称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斟酌才确定下来的,不是任意挥洒天马行空所致。
徐风所看到、所理解的江南的“荒”,是荒芜?荒凉?荒歉?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祸天灾?徐风拿出了社会学家田野调查的功夫,搜罗出也许在一些收藏家看来并不值钱的东西,诸如一个乡镇卫生院的档案、一个茶馆里的节目单、一家生产队里的分配清单,他去掉浮语虚辞,温婉地细细打量,不卑不亢地娓娓道来,用自己特有的文学语言话语风格,告诉世人,这也是曾经的江南一页,这也是曾经的江南往事。
以太湖之西的古城宜兴为支点,放眼烟水茫茫的江南风华,往事越千年,可说的人与事太多。徐风面对这样繁复芜杂的江南,自有判断与取舍。多少事情,几多人物,被人反复叙述,如何才能技高一筹?徐风对此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徐风说苏东坡在江南宜兴,他着眼于苏东坡为何如此偏爱这一方水土。徐风叙述江南文脉悠长、书院繁盛,提到范仲淹、东林书院,也都是另辟蹊径。他在《女人何必江南》中说到了贞女、孝女、烈女、义女、逆女,前三类的史料文字很简短,但徐风却能汪洋恣肆、收放自如,尽显文章功夫。义女李娃,站立在大英雄岳飞之后,面对政治上的冤屈、人世间的炎凉、生存的艰危,她都一一咬牙坚持,毫不苟且,不仅最终维护了丈夫的尊严,也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就徐悲鸿与蒋碧微之事,文本多多,但徐风却从叛逆大胆敢于冒险这一很小的切口,写出了这个小脚女子的惊世骇俗。由此可见,徐风的江南繁荒,是具体的江南,是有细节的江南。他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梳理人文江南的脉络源流;撷取历史上命运攸关时刻的人与事件,讲述嬗变中的坚守与繁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