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未和外国人聊过天,我该如何开口?
《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彭凯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138.00元
  ○柚 木

  当我们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往往会感觉沟通不顺畅。不同的成长经历、语言、价值观,像一堵隐形的墙。甚至,这堵墙让我们本能地逃避与对方沟通。我们为什么不自觉想逃呢?如何才能做到“好好说话”?

  我是谁?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不仅会说“我是个外向的人”等个人特质,还愿意将自己归属于某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比如“我是一个中国学生”“我是一个甜粽党”。心理学家特纳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说,我们不仅会将对自己个性和态度的认同纳入自我概念,更会将所处团体对我们的期望纳入其中。前者被称为个人认同,后者则是社会认同。强烈的社会认同感所产生的另一个效应,就是对外团体成员的刻板印象。这种泛化的刻板印象很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为沟通带来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我们如何顺畅沟通?答案很简单,通过不同方式拉近距离。近距离接触能增进彼此间的熟悉、喜爱、理解与信任。

  合作也可以拉近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距离。通过合作,我们会确定相同的目标并制定共同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择相信对方,了解对方需求。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距离被拉近,自然实现了良好的沟通。

  理解观念差异,能够帮助我们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沟通。比如拍照时,我们喜欢用剪刀手“V”字来表示开心,但英国人在二战后经常用反“V”来侮辱自己的政敌。虽然现在的反“V”没有那么强烈的恶意,但在与欧洲的伙伴们交往时,我们仍需注意并尊重这一差异。

  出于社会认同和刻板印象,我们在面对跨文化沟通情境时总是有一点迟疑。但我们也要记得,理解和尊重是人际相处中最重要的技巧。通过理解,保持尊重的态度,我们可以消除许多对他人行为、言论和感受的误解,也能让我们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伙伴沟通更加顺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专访
   第03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专题
   第04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05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06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参展商谈书展
   第07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分会场
   第08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09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0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实力参展商
   第11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公益书单·实力参展商
   第12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3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4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专题
   第15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商报·卷藏数据
   第16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7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8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实力参展商
   第19版:上海书展特辑·优案推介
   第20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1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2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3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4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5版:上海书展特辑·优案推介
   第26版:上海书展特辑·活动一览
   第27版:上海书展特辑·活动一览
   第28版:上海书展特辑·优案推介
   第29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30版:上海书展特辑·好书力荐
   第31版:上海书展特辑·业者论坛
   第32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33版: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第34版: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第35版: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第36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两地书》:从一档电视专题节目到疫情防控主题图书
中金易云:强化各方连接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有力抓手
打开“魔盒”,掌握英语学习密钥
曾经的江南往事
从未和外国人聊过天,我该如何开口?
中国图书商报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35从未和外国人聊过天,我该如何开口? 2020-08-11 2 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