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贵
昆仑山脚下的格尔木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号召,一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藏青工业园创业,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创业奋斗之歌。
牛文丽的新书《多情的戈壁》,讲述的是复员军人凌志远在藏青工业园白手起家创办能源公司的故事。小说浓墨重彩,书写凌志远创业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令人感叹唏嘘。谈起创业的勇气,他说起一件埋藏心底的往事:当年他去格尔木考察时,因风雪迷路,借宿在一对藏族夫妻帐篷里,看到他们用牛粪生火做饭才知道,边远地区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生火方式。当地人是多么盼望能用上天然气啊!凌志远更觉责任重大,决定开办能源公司,为工厂企业和居民输送天然气,造福当地。
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凌志远,是一个睿智果决、敢闯敢干的创业者形象。他深知创业充满艰辛,却认准了西部创业的广阔前景,力排众议,毅然在茫茫戈壁上投资创业,自有其不俗的眼光和胆略。在这个过程中,他以自己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十年间,让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在千年沉寂的戈壁上拔地而起;以自己的非凡魄力,带出一支能吃苦耐劳、团结肯干的队伍,让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使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事业蒸蒸日上。他待人处事真诚厚道,赢得了同行的信任,在他困难的时候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同时,具有人文关怀的他,体会到远离家乡打工者的不易,给予高工资和优厚的待遇,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把工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心换心,赵大刚、彩云等打工者在这里迅速成长,成为得力干将。他们的青春与梦想唤醒了千年沉寂的戈壁,而戈壁也成为他们人生辉煌的大舞台。
牛文丽多次去工业园,与工人同吃同住,深刻体会到当地气候的恶劣。小说真实呈现了戈壁创业的艰苦环境。格尔木天冷时含氧量低,容易高反,对工人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凌志远和员工们克服重重困难,一点一滴地铺设管道,兴建工厂,扩建宿舍,修路,种植花草树木。仅仅铺设管道,就遇到了比平原更多的困难。冻土施工难度大,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额外支出,使他不得不奔波于格尔木、北京各处,寻求贷款和支援。小说全面展现了创业之路上的沟沟壑壑,既有整年奔波在外无法顾家的苦恼,也有内部用人不当造成巨大损失的懊恼;既有资金链断裂撑不下去的艰难时刻,也有贵人相助、迎来曙光的喜悦。一路读来,令人不由得对企业家异于常人的生活唏嘘不已。
小说还设置了一条辅线作为对比,着重讲述张军涛、谷金海等人的人生起伏,深化作家对“人性”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思考。张军涛是凌志远的发小,拒绝西部创业的建议,要在当时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分一杯羹。他买下某市一块地皮开发楼盘,不料深陷旋涡,空耗数年,最后割肉方才脱身。谷金海则非法集资几个亿,投资的钱却收不回来,最终因金融诈骗锒铛入狱。曾经在某杂志任执行主编的牛文丽,采访过许多大起大落的企业家。她见证过他们昔日的风光无限,也熟悉他们一路上的摸爬滚打,酸甜苦辣。他们人生跌宕与当代社会经济大潮的风云动向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的人生抉择密不可分。
人生如海洋,每一个人都是海面上腾空而起的一朵浪花。在有限的生命长河里,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小说透视这些起起落落、不断绽放的生命之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社会斑斓多彩的众生相: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辗转落魄而又自强不息的新闻人丁丝雨、跌入低谷后勇敢面对人生困境的柳絮、多情而又虚荣的柳蕊……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到亲切熟悉。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牛文丽深谙人性,又有悲悯之心,能够洞察到人性的幽微,体恤到每个人内心深处无可言说的苦楚。难能可贵的是,牛文丽没有歪曲这些人物,而是赞扬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叹惋反思他们人生跌入低谷身心重创的遭遇,同时也为他们能够绝地反弹报以敬佩之心。人性的善与光亮,使得小说在苍凉中有温暖,苦涩中透出橄榄般复杂耐嚼的人生况味。
牛文丽人淡如菊,而内心有着丰沛诗意。她的文字富有表现力,温润透着明爽。她的小说最大特点就是两个字:真诚。多年的采编生涯,使她积累了许多素材,使她在创作这部小说中得以厚积薄发。丰沛而又活色生香的细节描写,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蘸以温婉、明丽的情感汁水,使得这部小说有了立足大地的坚实基础和触动心灵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