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好书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通世界的文化桥梁融合中西的学术珍品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
钱锺书
原稿内文
原稿封面
钱锺书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7月版 定价:1350.00元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锺书手稿集》共分为《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外文笔记》三部分。《容安馆札记》(全三册)、《中文笔记》(全二十册)于2003年、2011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江苏无锡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著有《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学术著作,小说《围城》、散文集《人·兽·鬼》等文学作品。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商务印书馆组织承担的一项标志性出版工程。该项目采用影印方式出版钱锺书先生的外文笔记手稿。这些手稿由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妥善保存至今,其书写时间从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数量惊人。此次编辑出版的《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是其中数量最大,也是价值最可观的一部分。原稿共211本,约计35000页,共分48册。该书是他循序攻读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七种语言的历代书籍所做的笔记,所涉题材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心理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此次《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一辑(全三册)的先期推出,将为全面展示钱锺书先生在外国文学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拉开序幕。

  《外文笔记》源起

  ○杨绛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在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锺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锺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锺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锺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锺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的吗?

  ……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锺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锺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摘自《钱锺书手稿集序》)

  《外文笔记》的编纂

  ○[德]莫芝宜佳、莫律祺

  1999年夏天,也就是钱先生逝世半年后,我第一次见到了外文笔记。那时,杨先生刚刚先后失去了女儿和丈夫。尽管处在身体和精神崩溃的边缘,她仍然觉得将钱先生的遗作留给后世是她的责任。于是,她做起吴刚伐桂似的工作,为出版他的中文、外文笔记做准备。她为笔记贴上很多细小的页码,有些还加了评语。如果没有她的工作,这些笔记也不可能成功出版。当时,杨先生请我帮她整理《外文笔记》。

  ……

  2012年4月,我丈夫和我在清华大学重新查阅和整理《外文笔记》。我们很快发现:鉴于数据浩繁,完全无法预计重新系统编辑它们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和人力物力。因此,杨先生决定,同之前出版钱先生的手稿遗著一样出版影印本:3万多页笔记由出版社扫描下来,以便以后按约700页一册出版,共分48册。我们的任务是,给原来随意排列次序的笔记重新编排合理的顺序,并整理出一份更好的目录。

  首先,我们把装订好的笔记本,除了摘录期刊的本子之外,按年代、根据钱先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分成四辑。其次,散页整理成第五辑,而以期刊为摘录对象的笔记本整理成第六辑。

  第一辑:钱锺书在欧洲(1935~1938);第二辑:年轻作者和学者(1938~1949);第三辑:生活在新中国(1949~1972);第四辑:国内外名人(1972~1998);第五辑:用打字机打出的书摘;第六辑:普通和学术期刊(1954~1992)。

  令人高兴的是,幸亏商务印书馆扫描得非常仔细,混淆和漏掉的很少。对这六辑笔记,我们每一辑都分别汇总了四个表格:1.扫描页码:它包括作者名和标为斜体字的书名,期刊部分用的是杂志名称,还有出版年份,再加上各条书目的扫描页码。2.眉题文字:从目录中提炼出简短的眉题文字,以便翻阅时更容易辨别。3.插图表:放在每卷卷首的彩色插图。4.勘误表:列举出可能出现缺页或错置的现象,以便出版社核对原件。索引目前仅仅以目录为基础,希望将来有人能进一步加以分类,这项工作还有待今后的科学研究。

  钱锺书的摘录艺术

  ○[德]莫芝宜佳、莫律祺

  摘录的艺术是东方和西方古老的文人传统,在中国尤其受到重视。钱先生对这种传统掌握得比任何人都好,在笔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对书籍和在摘录中“探险”的兴趣。

  即使对我们欧洲人来说,钱先生所选择的摘录内容也常常出人意料,很新鲜。西方文学作家和作品是伴随我们长大的,早已为我们熟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常常感到,摘记内容的选择如此睿智,让我们刮目相看。

  ……

  西方有各种类型的摘记作品,比如说蒙田的《随笔录》、叔本华的《附录与补遗》、伯顿的《忧郁的解剖》,其吸引力恰恰在于出人意料地重新组织在一起的引文。钱先生的《外文笔记》则更向前迈进了一步,他摘录的引文是有意识地不与他自己的想法混杂在一起的。在博学和谦虚的摘录背后难道不正隐藏着独特的创造意识,甚至是向一个全新的文学类别的迈进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外文笔记》的出版将面向什么样的读者呢?也许它应该面向的是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是中国和西方比较文学专家或者恰恰是——未来的世界公民。

  《外文笔记》的意义

  ○[德]莫芝宜佳、莫律祺

  古时候有“七大奇迹”,像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埃及的吉萨“金字塔”,菲迪亚斯在希腊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以后,世界奇迹的名录增加了,也包括了中国的长城。《外文笔记》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世界奇迹”,它不是把中国与世界分隔开,而是像一座“万里长桥”,把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

  这些笔记与钱先生本人是分不开的,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反映出他对书籍的热情、惊人的语言知识、无法抑制的求知欲和对生活的兴趣:文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和政治学、书信和自传、优美的诗歌、通俗的故事、轻松的笑话……一切都令他感兴趣,也值得他用飘逸的书法把长长的段落记录下来。这使摘录笔记变得有趣而充满享受,我们感觉到:进入钱先生的笔记世界里,读者便置身于一个令人兴奋的环境中,总能获得惊喜,总能有新的发现。……

  钱先生在如此广博的程度上掌握了西方文学,他以这些笔记来表达对西方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一家中国出版社能够在他的友人的支持下出版这样的遗产,这将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对民族间交流的慷慨贡献。因为从中国国内来看,这部多卷本的笔记是一部外文著作。让西方人扪心自问:有没有一家西方出版社会出版与此类似、内容极其丰富的中国文学著作集,而且还是由一位欧洲学者、用中国书法手写而成的?通过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这项工作的非同寻常之处。

  (摘自《钱锺书的〈外文笔记〉》,唐峋译)

  《外文笔记》第一辑

  ○[德]莫芝宜佳

  留学第一年,钱先生涉猎了哪些图书呢?主要是用英文写的文学、哲学、艺术史和心理学著作。这里仅列举几个例子:圣茨伯里、艾略特、理查德·阿尔丁顿、欧文·白璧德、乔治·桑塔耶纳、洛夫乔伊、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艾兹拉·庞德等作家的作品,《国家人物传记词典》、《大英博物馆文献》,还有陪伴他一生的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同时,他还深入研习法文,越来越多地阅读原文:圣伯夫、古尔蒙、阿尔封斯·都德、阿纳托尔·法郎士、巴尔扎克、博马舍、福楼拜、维克多·雨果,甚至还有《法语俚语表》。……

  钱先生绝不满足于只阅读英文和法文作品。早在第二本笔记里就已经收录了弗里德里希·罗高的德文著作,第四本笔记里又摘录了意大利文《神曲》。还有一次特殊的尝试是第四本中摘录的萨福的诗歌,虽然是英文翻译本,但有钱先生亲手标上的希腊字母。

  (摘自《第一辑简介》,唐峋译)

  学者寄语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就是建立文化强国的一块基石。……《外文笔记》中妙语如珠,常言人之所不能言,如不整理出版,对世界文化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如能出版,将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许渊冲

  抢救、保存上一代大学问家遗世文字,俾后人传承的必要和迫切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的文化价值,不言自明。钱锺书先生饱读中西诗书,精通多门外语,凡东西文化有交集或有相悖之处,引用经典,信手或信口拈来,精妙无比。确实,钱有摄影机般的天才记忆力,但是恐怕更多的是与钱嗜书如痴,读书全神贯注,对于书中内容巨细靡遗有关。凡有心得,眼及心动手至,不惮烦挐,随时取笔批注、摘引、记录。因此钱的《外文笔记》可算是大学问家读书时候第一手的“实时”(real-time)观感记录,其中有些或许已经写入《管锥编》等著作,更多的可能不及整理而散落至今,不为人知。应该说,出版钱的《外文笔记》对后学爱书和读书方法方面的启示,也是巨大的。

  为什么二战后的西方思想大家,如法国的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和德国的阿多诺(TheodorW.Adorno)都会属意于一种开放、流动、无定向、碎片化的前卫书写,亦即散文甚至是笔记体裁?是不是这种古老的载体将会越来越多地容纳厚重的哲理内容和学问,而不必像康德、黑格尔那样峨冠博带般长篇立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子曰”,西方文明源头上的对话体和语录体,还有现代的钱锺书先生,不都已超前含有一定的后现代元素?出版钱锺书的《外文笔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构建钱锺书学术体系,是否也是一大贡献?                    ——陆谷孙

  《钱锺书手稿集》概貌

  钱先生酷爱读书,一生用于读书的时间远多于写作,且每读一书必做笔记。完全可以说,业已出版的钱先生的著述只显露了他的学问之冰山一角,更丰富的宝藏是在尚未付梓的读书笔记里。这些笔记的手稿由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妥善保存至今,其书写时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数量十分惊人,内容也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容安馆札记》,以读书时的感想和思考为主要内容;二,《中文笔记》,为阅读中国典籍所做的笔记,原稿多达一万五千页左右,涉猎极广,所读所记包括经史子集、小说院本、乡谣俚语、野史等;三,《外文笔记》,数量最大,共211个大小笔记本,涉及英、法、德、意、西、拉丁、希腊七种语言的书籍,题材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作品及批评、文艺理论、心理学、人类学各个领域乃至通俗小说、笑话、百科全书等。钱先生的读书笔记既反映了一个伟大学者的阅读和研究历程,也是一个精华荟萃的思想宝库,宛如一座体现了钱先生个性的特别的图书馆。

  (摘自《〈钱锺书手稿集〉出版说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阅读调查
   第11版:文化·聚焦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海外
   第15版:话题
   第16版:市场
   第17版:专刊
   第18版:阅读指导
   第19版:亲子“游学”
   第20版:广告
   第21版:优案推介
   第22版:暑期阅读
   第23版:暑期阅读
   第24版:广告
   第25版:好书精荐
   第26版:职场进阶
   第27版:经典教辅
   第28版:广告
   第29版:优案推介
   第30版:广告
   第31版:广告
   第32版:优案推介
联通世界的文化桥梁融合中西的学术珍品
中国图书商报好书精荐25联通世界的文化桥梁融合中西的学术珍品 2014-07-04 2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