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书评·童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波:用温柔和温暖的方式把握整个世界
《婷婷的树》金波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9月版/20.00元
  关键词  孩子  关爱  幸福

  金波是用诗的语言来写小说的,特别讲究语言上的美丽、精致、精确与节制,因此,这部小说在语言上也有着巴乌斯托夫斯基诗意小说的散文之美,这种“散文诗”风格的小说,尽显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母语之美”。

  ○徐鲁(作家、书评人)

  俄罗斯许多作家有一个很好的写作习惯:喜欢随时写下一些短小的手记或札记,作为日后的写作素材。这些札记有的只有一两行字,甚至一个或几个单词,如契诃夫所说,“像麻雀鼻子一样短小”。然而,经过日积月累之后,这样的札记便成洋洋大观,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点点滴滴,最终都会超越狭隘的个人范畴,而成为文学作品的内容,甚至成为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我们熟知的《契诃夫手记》就是这样一本札记体“名著”。白银时代的思想家、作家洛扎诺夫的《落叶集》,也全部由一些零散和短小的手记构成,有的手记只有一行文字,例如:“人们像花儿一样枯萎,凋零。”“欧洲文明将毁于恻隐之心。”等等。喜欢写这种札记的还有散文大师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他的不少小说和散文,都取材于他的日常笔记和札记。

  金波先生对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也是情有独钟的,无论是他的抒情诗或散文作品,还是叙事性质的童话与小说,都带有普里什文的大自然散文、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诗意小说的情调和风味。仔细读来,我觉得,他的长篇小说新作《婷婷的树》,就是一部巴乌斯托夫斯基式的“诗意小说”。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他在一次散步后写下的一则短小的札记:“……那天,我看见一棵小桑树倒在车辙里。它显然是被车轧倒的。车辙不是它的栖身之地。我把它连根掘起,移栽到我的园子里。”当时,作家的邻居有个小姑娘,正养着几只小蚕,可是,小姑娘常常为采不到桑叶发愁,而童心未泯的作家总希望在哪里能发现一棵桑树,好为她采回一把桑叶……

  给童年和幼小者的爱之歌

  来自真实的生活中的牵念、发现与惊喜,借由日常起居和与邻里小院里的孩子们交往中的许多小细节,把一个小女孩和一棵小桑树的故事抒写得那么恬淡、贴心和煦暖,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丽、温柔与浪漫呢?《婷婷的树》写的是一位善良的老人靳爷爷、小女孩婷婷、智障男孩坐坐,三个人一起寻来一棵小桑树苗,种植在楼前的院子里,之后,他们又尽心尽力保护着这棵“婷婷的树”,几经波折,终于使小桑树免遭伤害、郁郁葱葱地成长的故事。读着《婷婷的树》,我甚至觉得,这本篇幅不大的小说,足可以与那本曾经感动过全世界无数读者的《我亲爱的甜橙树》相媲美。金波先生与他同时代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一样,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背景下,用各自的作品诠释了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儿童文学理想:没有爱与美,没有温暖、光明和信念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凭着这温柔和温暖的方式,你可以把握整个世界,而依靠别的肯定不能。

  这本小说虽然篇幅不大,却包含着丰富和明亮的主题。是一阕献给大自然的赞美诗,抒写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是一阕献给童年和幼小者的爱之歌,从中我们看到了成年人与幼小者相互影响的力量;又是一阕关于生命与成长关怀的诗篇,故事通篇散发着一种感恩的芳馨。

  小说里的智障男孩坐坐,是一个最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坐坐为了保护婷婷的小桑树,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正如坐坐的姐姐说的那样,“他一会儿也不在家里老老实实地待着,老是惦记着小桑树长新叶没有。晚上就怕小桑树让人给拔了,半夜三更的,还要去看看”。小说里有这样一些细节:坐坐得知那个财大气粗的“剁鸭子”叔叔要拔掉小桑树,好为自己腾出停车位,就天天守候在小桑树跟前。靳爷爷发现坐坐了这个举动,就劝他不必每天坐在这里,可是坐坐不听,还是一早就坐在小树旁边,直到看见“剁鸭子”叔叔上班去了,才离开自己的“岗位”。坐坐这个形象,以及作家对这个形象的感情投入,让我想到了黄蓓佳的《你是我的宝贝》里的贝贝。无论是从坐坐还是贝贝身上,我们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蕴藏在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大爱: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贝,去爱他们,去关心他们,去把他们抱在怀里,让他们感到幸福和安全,这也许就是儿童文学作家的终极关怀和神圣的天职。

  大人的勇气也是孩子们给的

  托尔斯泰曾有一个美丽的说法:菌子摘走了,但是菌子的气息会留在雨后的草地上。在这部小说里,作家有许多美好的思想和感悟,也如新鲜的菌子的气息,散发在故事的草丛里,你不能孤立地采摘,却能清晰地闻见。例如他在写到靳爷爷受到孩子们的爱戴和鼓励,终于穿上了那条一直不敢穿的红色休闲裤,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大街和人群,引来了人们的惊讶、羡慕和赞美,书中写道:“他的勇气是孩子们给的。大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固然需要保护他们,但他们也在保护着这个老头儿,让他自信,让他有胆量。这就是孩子的力量。”这是来自生活的真知灼见,是一种可贵的发现,与罗曼·罗兰的“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和华兹华斯的“儿童乃是所有成年人的父亲”等儿童观可谓异曲同工。

  说《婷婷的树》是一部“诗意小说”,也不仅仅是它的故事和人物身上具有美好和澄明的诗意,在文体形式上,整个小说由一阕完整和严谨的十四行组曲,分别引导和统领着十四个章节的故事,让读者领略到了一种精心剪裁的结构艺术。金波先生创作长篇叙事作品所采取的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谓他的“独门秘笈”,我们在他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里已经有所见识。而在这部小说里,他不惮于追寻更高的艺术高度和难度,再一次高空弄险,把这一手功夫发挥到了极致,使我们感受到了儿童文学中极其少见的“文体之美”。他用这部倾心之作,再次践行了他一直尊崇的“在限制中方能够大显身手”的创作路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分销视野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阅读推广/北京阅读季专题
   第09版:阅读推广/北京阅读季专题
   第10版:传媒中国
   第11版:世界出版
   第12版:世界出版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观察·月览
   第15版:观察·月览
   第16版:观察·月览
   第17版:书评·社科
   第18版:书评·童书
   第19版:书评·综合
   第20版:书评·综合
   第21版:中国馆配
   第22版:聚焦
   第23版:数据
   第24版:专栏·观点
“海底小纵队”伴你探索深海秘境
金波:用温柔和温暖的方式把握整个世界
《湾格花原》:诗意又古怪的童话故事
绘本里的战争与和平
别忘了你也曾经是孩子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童书18金波:用温柔和温暖的方式把握整个世界 2015-11-06 2 2015年1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