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以独一无二的家庭老照片和绘画组合的方式,由一个小男生给小小女孩讲解: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这不仅是一本家庭史,也让孩子懂得人的生活史。
○杨咏梅(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
每次看绘本,我都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尤其是这本《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简单的大实话里蕴含着不简单的哲理,让人深深折服——小孩子是摇篮里的哲学家,此言果然。
记得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夸她的新连衣裙真好看,女儿看出我羡慕的心情,安慰我说:“等我长大了,妈妈长小了,我的裙子就给你穿!”相信每个妈妈都听过孩子类似的童言稚语,莞尔之余却很少思考其中的道理。直到今天,上了大学的女儿真的开始和我共享衣裙时,我才恍然:孩子当初的话并非天真幼稚,其中蕴含着生命承继、时光流转的奥秘呢!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这是绘本中小兄妹俩翻看家庭相片时你一言我一语中推演出来的人生逻辑,也是绘本作者借着孩子的视角给今天的成人世界的一个温柔提醒。当你还记得自己曾经也是个小孩,曾经也追着爸爸妈妈问数不清的为什么,曾经也对身处的那个大大的世界充满多多的猜想和困惑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样做父母、怎样把一个小生命当成上帝的馈赠来尊重和珍惜了。
对很多即将迎来二胎的家庭而言,小兄妹俩之间童趣盎然的对话很快就会成为生活中的现实,如何分辨那么多亲戚,照片记载的过往时光和今天是什么关系,很久以前的那个人很久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这些很难对小孩子讲清楚的生活常识,有了这个故事作为载体应该很容易了。阅读的时候不妨翻出自己家的老照片,和孩子一起排列一幅时光流传的亲族拼图。
和其他绘本不同的是,《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真实性,让我几乎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匈牙利家庭的故事。画家用儿童蜡笔画风格创作的绘图和被历史尘封的老照片相映生辉,简洁的文字和童稚的插图错落有致,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阅读感受。让我读了又读,爱不释手。
整个故事带给我的都是微笑,微笑中我一次次回忆起女儿小时候无数美好的场景。直到这时候——“我们忽然有点儿难过,因为妈妈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们不认识她,爸爸还是小男孩的时候,我们也不认识他,要不我们就能在一起玩儿了,那该多开心呀!”读到这里,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撞了一下,也忽然有点儿难过:当孩子还是小孩的时候,很遗憾我们忘了自己曾经是小孩,没有耐心陪孩子一起玩儿,一起用童真的心看这个世界,真是一种遗憾。看到这套绘本,不禁想着,跟着孩子重新成长一次,那该多开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