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鸽绘本”丛书以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艺术表现方式,揭示了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残害,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对中国原创绘本的题材领域,是一种拓展。
○张鹰(编辑)
“和平鸽绘本”丛书以儿童视角审视并观照战争,表现战争背景下的儿童生活以及战争给他们心灵造成的创伤,呈现出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追求。 “和平鸽绘本”丛书中的儿童,多是战争的被动承受者。《虎子的军团》中,“战争”给虎子最深刻的印象是其乐融融的童年戛然中断。《天使》将中俄边境小城的绚丽与战争阴云笼罩下人们心情的沉郁融为一体,在展现少女加丽娅牺牲的心理动机的同时,也表现她作为普通少女顽皮、任性的一面。在这些作品中,儿童都是需要呵护的对象,他们不希望却又不自觉地被卷入到战争中,战争也在他们心灵上留下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
对战争中的人性、人情的揭示,是“和平鸽绘本”丛书的又一重要特色。《家书》中,一纸小小的“家书”,连接着祖孙三代浓浓的亲情,尤其父亲在战场上画未曾谋面的儿子,儿子又画了一辈子从未谋面的父亲的情节,让人顿生浓浓的暖意。情感浓郁而又含蓄蕴藉是这部绘本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和平鸽绘本丛书”显著的美学特质。
战争对美好的毁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南京那一年》,以一座城的美好与毁灭完成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揭示。八位居住在南京的作家、九位画家和一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一部绘本,本身就是一种姿态。在艺术传达中,创作者们将愤懑的情感熔铸于艺术形象的创造中,将1937年的“节日”作为这部绘本的主角,随着战事的一步步逼近,绘本的主色调由绚烂转向沉郁,在叙事上由对南京民俗风情的揭示而转向对战事的渲染与描绘,直至最后一页,作家叶兆言的文字和画家周翔的绘画交相呼应,将这部绘本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悲剧的美学力量。
“和平鸽绘本”丛书以人道主义情怀作为切入点,从各个方面表现战时的儿童生活,以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艺术表现方式,揭示了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残害,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对中国原创绘本的题材领域,是一种拓展。过去的战争与硝烟虽然远去,但作为一种警示,必须深深镌刻在每一个公民的心灵深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记取我们民族曾经蒙受的灾难与屈辱,以时时警醒,树立公民意识与国防意识,是儿童教育工作者们刻不容缓的职责。这也正是阅读“和平鸽绘本”丛书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