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丽(上海商学院图书馆采访部主任)
资源建设对图书馆生态系统来说犹如一个人的心脏,建成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
从事图书采访工作多年,眼看书库的书越来越多可空间越来越少,藏书总量在不断增加可借阅总量越来越少。副本多的图书被下架打包放入仓库,书架上仅留1本或2本,心里矛盾的同时也在反问自己,要怎样买到读者喜欢和需要的书?要买多少副本才能满足读者需求?要怎样调动协调供应商、图书馆员、读者都积极参与到馆藏资源建设中?
一支精挑细选的采访馆员队伍
上海商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非常少,全馆在编人员8人,派遣6人,外返聘20人,其中负责中外文图书期刊资源建设的只1人。资源建设对图书馆生态系统来说犹如一个人的心脏,建成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服务质量,所以商学院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出具有专业背景、细致周到、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采访馆员队伍,专门从事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上海商学院共8个学院26个专业,我馆按不同学院分配8支采访队伍,负责调研、搜集各院系师生文献需求,再汇总至图书馆统一购买。图书馆采访人员则负责主导带动和指导各位采访馆员,针对各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分工,任务分派,各人认领本专业资源,划片选购及时补充。
一套周到细致的图书荐购服务
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服务链的起点和关键,工作是否细致周到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服务链的健康和平衡,细心周到的服务与图书采访工作密不可分。
上海商学院图书馆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荐购宣传工作。针对传统读者,采访馆员按照学科专业设计和打印图书荐购宣传单,在教研室、班级、寝室、食堂、图书馆咨询台、检索空间、电子阅览室等场所发放,力求让全校人员都知道图书馆提供了这样一项图书荐购服务。针对电子书读者,采访馆员利用图书馆网站首页、校内OA邮件系统推送、OPAC系统、博客、微博、易班、微信、QQ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提供图书荐购服务路径,使一些依赖于手机、Pad等新兴设备的人群及时了解掌握图书荐购服务。
其次进行图书采购工作。荐购宣传工作仅仅是个开始,最繁杂的工作是整理书单、图书发订、到书登记、推送至读者这些环节,需要细致耐心和积极热情,这些图书周期不能太长,否则读者将失去耐心。从书商那里采购周期比较长,又不能保障到货率,所以图书馆每学期初在财务处借用一笔流动采购资金,作为图书馆采访馆员零购经费,采访馆员则从当当、卓越、淘宝、孔夫子等网站进行统一订购,这样周期能缩短为一周,图书从荐购到加工再到读者手中最多半个月时间。图书馆采访馆员分为几组,每周二下午他们会在图书馆大厅进行现场指导和登记,并整理传统形式和电子形式产生的荐购书单,进行查重筛选发订。
最后进行图书推送服务。图书到馆之后由负责到书推送的采访馆员进行邮件、电话、公众号、网站等形式的通知荐购读者图书已到馆的信息。
注重采访环节的各个细节
采访工作是件细活儿,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这是十几年采访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第一个细节是整理发送分类后的书单。我馆为供应商划分过专业范围,即把商学院8个二级学院内的26个专业分出来给5家图书供应商,并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采访数据学科范围和必备的MARC字段,要求他们固定时间严格按照专业和格式发送采访数据。规范的采访数据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整理后再通过站内邮件发送给各位读者进行选购。
第二个细节是及时催要书单并整理录入系统和发订。在发送书单是明确书单回收日期,到期还未反馈的可以发一次邮件提醒或电话催要,保证书单能及时反馈。采访馆员对反馈回来的书单进行细心的整理分类,导入图书采访系统进行查重登记,再发订给相关供应商购买。
第三个细节是图书到货后,严格进行入库、验收和编目。图书加工业务目前是外包给第三方人员加工,编目人员严格把控编目过程和质量,保证图书编目信息准确无误。我馆采访馆员在每月月末导出最近一个月的图书入藏清单,通过网站、图书馆大厅电子显示屏、学校OA站内邮件等形式推送给读者,使读者第一时间掌握图书馆新购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