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优案推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粹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以《国韵承传APP》为例

  ■周   浩(北京出版集团)

  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件和典型符号。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但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被称为“国剧”,在国际舞台上也享有极高的声望与美誉,成为我国的一个象征和标志,被视为“国粹”。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成为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京出版集团“国韵承传APP”项目的策划、出版、传播等实践为例,探究国粹传承的创新性发展问题。

  尊重艺术发展规律  坚持传承创新并举

  没有任何艺术能够永远流行。流行与否是一个市场概念,它更多反映的是这门艺术粉丝的数量和受欢迎的程度,而经典与否则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评价和判断。京剧虽然不再处于艺术舞台的中心,但其经典性却是不容置喙的。我们研究京剧的传承,就是要在尽量保留并弘扬其经典性的同时,千方百计以求扩大它的市场占有。

  同其他艺术门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一种意象艺术,京剧的“形式大于内容”,是一门角儿的艺术。它的经典性是通过名角儿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展现出来的。一出戏里手眼身法步、服装、唱腔、尖团字、韵白等的韵味儿、技巧都“藏”在那些名角儿的身上。所以,京剧的传承,首先是研究学习这些名角儿、艺术大师们关于京剧的艺术理念和表演技巧,更多地把前辈们的绝活儿继承下来。正是充分认识到京剧这门艺术中名角儿的重要性,认识到高水平传承才是京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面对京剧界大师们都已老甚至相继故去、各个流派青黄不接的现状,北京出版集团历时两年,精心打造了“国韵传承APP”项目。

  “国韵承传APP”是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自主研发的一款移动应用软件,集唱段、视频于一体,是一款专注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传统文化爱好者特别是喜爱中国戏曲的读者的、具有学院派风格的专业戏曲APP。该项目通过对梅葆玖、尚长荣、沈福存等27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演出剧目、唱腔资料、表演理论等的系统梳理,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这一项目是一种变革更是一种创新。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京剧的发展固然需要变革创新,但这种变革创新必须尊重艺术的内在规律和本体结构,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而不是简单草率地求变求异,随意地在京剧身上添加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去迎合时代。京剧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艺术表达程式,它的美是成熟的美,所以在实施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正如梅兰芳提出的“移步不换形”,在技巧层面不断突破,继续创新,而戏曲的精神、戏曲的内在美不能改变。

  利用最新科学技术  提升京剧传播效率

  作为享誉世界的艺术瑰宝,宫廷出身的京剧虽然历史并不久远,但它诞生至今的200多年间,却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剧烈的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京剧的成长环境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就历史演变的实际情况来看,京剧的发展却没有做到与时代进化的同步性,它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搭载现代化列车的机会,并没有借助新传播媒介的兴起以及创新,变得年轻化、现代化、普及化,反而愈加收敛于小众,大有演化为“博物馆艺术”之趋势。

  京剧要得以更好地传承,就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尊重艺术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尽量按照市场需求对其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进行适度变革。例如,针对“开车族”来说,它可以做成音频产品,预装在听书APP或车载设备上等,以方便他们的使用。而对于“网生代”而言,要让他们“入戏”,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使戏曲元素进入其文化生活。比如,在网络游戏中植入京剧形象和要素,就有可能吸引很多青少年玩家对其产生兴趣。总之,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行为与审美趣味,充分利用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尽可能多地创造出不同形态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只要人们接受京剧信息的机会多了,耳濡目染下,潜伏在身体里对京剧艺术的那份热爱自然就会被唤醒、被激活,京剧的传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国韵承传APP”核心资源是近5年来录制制作的100余位京剧各流派名家的谈戏说艺节目,名家唱段万余首。包括京剧、昆曲、黄梅戏、越剧、婺剧、国乐民乐的经典唱段、伴奏、赏析,以及京剧名家口传心授、谈戏说艺视频,还有按照京剧行当、名家讲解的京剧大讲坛。由100余位京剧名家谈戏说艺是由编导和京剧名家共同策划完成,保证知识的权威性;经典唱段选取精良,为爱好者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专业伴奏为京剧票友提供了展示歌喉的需要。

  在“国韵承传APP”策划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根据读者、用户的需求不断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比如,增加二维码,方便读者手机阅读;通过网络平台如爱奇艺、哔哩哔哩、今日头条、微信以及微博等进行宣传效果也不错,曾经一条短视频上100万次的阅读和转发量,在戏曲圈引发热议。

  京剧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传播媒介的变化,将直接导致传播效果的变化。要推动京剧的发展,就必须与互联网实现多种方式和程度结合,打破目前仅仅依靠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传统传播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贴吧、QQ音乐等互联网工具,实现京剧艺术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和联姻,进一步拓宽其发展的现代化路径。传统戏曲必须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寻找知音,寻求变革发展道路。时代的热点在哪儿,观众就在哪儿。如果无法吸引观众前来,那么,主动走出去寻找观众就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京剧的明天,不在于今日的既有戏迷如何看待它、欣赏它,而是在那些更具影响力、更多面向未来人群的互联网平台上,它能否赢得更多新的知音。

  加大扶持资助力度  鼓励京剧走向市场

  京剧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金名片”。面对衰落凋敝的现状,指望京剧艺术通过自身的努力,依靠自发的市场行为重现昔日的辉煌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因此,从国家的层面对于其发展予以必要的支持十分关键。这点我们在“国韵承传APP”的完成过程中体会颇深。可以说,如果没有北京市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这项具有遗产抢救、文化传承等重要意义的工程也就不可能顺利结项。

  京剧的发展需要国家层面加大支持力度,但如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我们对京剧艺术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京剧是一门形式大于内容的艺术,是以名角儿大师为本的艺术。京剧继承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在于有创造力的接班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文化专项资金的拨付、公共政策的倾斜大力扶持戏剧团体,给在职称评定、综合考评方面给予京剧人才一定的支持和优惠,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宣传,提升整个京剧行业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戏曲事业,为传统戏曲的繁荣打下重要的人才根基。

  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对京剧的发展予以必要扶持,是以京剧的文化属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及价值为出发点的,但对于京剧这门艺术而言,发挥其娱乐价值,凭借自身的努力最终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才是长久之计。所以,“京剧进校园”“送戏下乡”等普及京剧常识、有效培育观众的做法还需常态化和普及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国粹,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目前京剧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京剧艺术还是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能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科技,真正做到在扬弃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下,京剧艺术一定能迎来浴火涅槃的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数据分析
   第03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数据分析
   第04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第05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第06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出版集团
   第07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传媒趋势
   第09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第10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三大出版
   第11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三大出版
   第12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广告
   第13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广告
   第14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出版物发行
   第15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卷藏数据
   第16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第17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广告
   第18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国际出版
   第19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格局篇-丝路书香
   第20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第21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广告
   第22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成就篇-出版集团成就巡礼(一)
   第23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产业成就篇-出版集团成就巡礼(一)
   第24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广告
   第25版:专题/阅读推广
   第26版:专题/业者论坛
   第27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第28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品牌优案
   第29版:“十三五”收官特辑·广告
   第30版:精品精荐
   第31版:精品精荐
   第32版:精品精荐
   第33版:“十三五”收官特辑·数字出版聚焦
   第34版:综合资讯
   第35版:优案推介
   第36版:“十三五”收官特辑·优案推介
人教·快乐读书吧:2020成长进行时
国粹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图书商报优案推介35国粹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2020-12-25 2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