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玮
《青绣:指尖绽放幸福花》是雪归新近出版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也是一部全景式记录青绣从业者践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纪实力作。该书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以饱满的热情呼应时代需求,既不是传统意义上关于青绣的风物志,也不是简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而是作者对青绣艺术及其背后的人和事的一次用心、用力、用情书写。
青绣是青海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世居民族民间传统刺绣艺术的总称。作者雪归在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创作磨砺中,始终坚持扎根大地、紧贴生活,始终保持着朴素虔诚的文学初衷和社会担当。《青绣:指尖绽放幸福花》凝聚着作者的汗水和辛劳,承载着作者对时代、对社会、对故乡、对女性同胞的深沉责任和真挚情感。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努力讲好青绣故事,记录了一个个丰富扎实的人物和生动鲜活的故事,讲述了绣娘们的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比如曾获“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人物”“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的回族绣娘苏晓莉,以个人带动群体致富,把青绣当成她和姐妹们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在有了能供自己喝的“一碗水”和能供一家人喝的“一桶水”后,苏晓莉又想“开掘一条河,让更多的人能长久地有水喝”。她甚至把青绣推介到了在迪拜召开的第33届全球妇女峰会上。米金花、麻长命姐、东国兰这些与命运苦苦斗争的女性们,在遇到苏晓莉之前也许永远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也能靠自己的手艺来改变生活和命运,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增光添彩。
《青绣:指尖绽放幸福花》通过不同的切面,将绣娘们的个人境遇置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当中,深入探讨她们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全书具有了时代的纵深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雪归善于捕捉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的瞬间,将它们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真实感、代入感和共情感。在书中,她以充满温情又不失细腻的笔触,让那些普普通通的绣娘在其笔下焕发出阵阵光芒。
带着鲜明的责任意识,作者也写了绣娘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比如加工场地缺乏、传承模式单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与收入不成正比、绣品不能有效融入现代生活,等等。绣娘们大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年轻的从业者相对较少,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当然也有像蒙古族绣娘苏芽那样的90后,但实属凤毛麟角。与此同时,绣娘们大都生活在农村,绣品普遍做工朴素、包装单一,花色图案传统、老套,同质化产品较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各类培训、比赛和研讨会。在一种良性竞争中,促进传统青绣技艺的提升和改进。有些绣娘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被誉为“针尖上的舞者”。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大美青海文化宣传活动、非遗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上大力推广青绣产品,提升了青绣知名度的同时,也扩大了青绣的品牌效应,让青绣品牌真正成为展示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和特色文化产业的窗口。绣娘们则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成立刺绣协会等行业组织,创办青绣研修班、非遗绣坊、文化传播公司等,整合力量,走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名非虚构写作者,雪归以鲜明的时代意识、深厚的人文情怀、宽阔的创作视野和多元的文学表达,忠实记录下那些关于青绣的精彩故事,积极探讨青绣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可能。在活色生香的现实生活中,作者时刻关注着绣娘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情感状态,使她们的劳动、贡献和身影被全社会“看见”。这也是该书的重要主题。就这一点而言,作者真正担负起了书写人民、为人民书写的时代使命,也实现了在这本书中对自己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