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书评·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意叠现的中国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赵德馨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102.00元
  ○张连辉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主题。回顾中国现代化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平稳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研究中,赵德馨教授撰著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修订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本。

  该书作为修订版,吸收了同行学者与作者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从原书中删掉15万字,新撰33万字,全书86万字。它集中体现了作者60多年研究与讲授中国经济史的心得,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是一本新意叠现的专著,同时作为教材。其主要特点是:

  1.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经济形态演变为辅线,主辅线有机结合,地位突出,贯穿始终。该书为国内第一部以现代化为主线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材。在书中,作者创新性地将市场化和工业化结合在一起,作为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面,从而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描述为走向市场化和不断谋求工业化的过程。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洞穿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在政体更迭和经济形态更替中曲折变迁的过程,准确把握住了经济演变的历史大势。同时,以经济形态演变为辅线,考察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阶段性历程与规律。

  2.将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融入了经济发展的叙述中,从而将经济演变的客观历史大势与历史当事人的主观探索结合在一起。这使该书更具历史现场感,也更好地凸显了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探索”性特征。探索中难免有思路的分歧与碰撞,乃至激烈的交锋,其结果往往会决定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抉择与国民经济的表现。对此探索过程的研究,是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教训的重要切入点。

  3.重视对经济史实作理论性的分析与概括,具有强烈的理论性。该书未满足于对经济过程的简单叙述,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学术诉求,即在叙述、分析和概括中国经济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或新的理论观点。通观全书,除了经济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次理论,作者还提出了五主经济形态理论、过渡性经济形态理论、互补经济理论、“之”字形路径理论等理论观点。

  4.贯通古今。贯通传统经济与近现代经济的线索是经济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这表明中国经济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作者认为,数千年来,中国经济演变的基本趋势之一是市场化,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实为中国数千年历史进程的延续和必然产物,具有内生性。由此,该书呈现出了中国经济从传统转向现代过程中的历史承继性,彰显出中国经济演变过程的连续性特质。

  5.国际视野。书中不仅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外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还在中国现代化每一阶段结束时对中国现代化水平做了国际比较。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的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及其变迁,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中国的现代化成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阅读调查
   第11版:文化·聚焦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海外
   第15版:话题
   第16版:市场
   第17版:专刊
   第18版:阅读指导
   第19版:亲子“游学”
   第20版:广告
   第21版:优案推介
   第22版:暑期阅读
   第23版:暑期阅读
   第24版:广告
   第25版:好书精荐
   第26版:职场进阶
   第27版:经典教辅
   第28版:广告
   第29版:优案推介
   第30版:广告
   第31版:广告
   第32版:优案推介
中央银行家在那个时代的缩影:格林斯潘
梅森医院如何成为医疗行业的学习标杆
兼具趣味性与可读性的人文故事书
新意叠现的中国经济史
和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
献给孩子的微英语故事书
看不见的彩虹,听不见的声音
一部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之作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综合12新意叠现的中国经济史 2014-07-04 2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