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波这位过来人看来,三点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如果说中国儿童文学门槛低,低在哪里?金波认为,曹文轩对自己的作品其实有很高的要求,如作品对于反映现实生活、悲悯情怀都持有清晰的创作理念,很多儿童作家缺乏清晰的创作理念,并未深入考虑如何写好中国的童年故事。这些年来,在码洋和版税的讨论声中,关于“慢下来”的呼吁声一直都在,但事实上并未真的慢下来。很多国外出版社在评比时,很关注再版书情况,但国内机构往往追求新书的出版速度,推广精力大多放在新书上,而且一旦短时间内未见成效就下架,很有些“狗熊掰棒子”的意思。从慢下来写作到慢下来出版,从清晰的创作理念到科学的出版理念,从作者主观方面到系统机制等客观方面具体该如何改善还要深入研究。
二是中国儿童故事从何而来、如何讲好它?曹文轩作为创作个体,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整体,那就是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现实。如果曹文轩不是站在中国社会现实的整体背景下进行创作体验,他的作品也不会这么强大有力。所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真正扎实的现实主义精神还要提倡,还要关注中国整体、关注社会现实的问题。
三是怎么看对于作家的培养?研究曹文轩获奖的客观性是一方面,但同时还要研究曹文轩个体,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甚至要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体有更多的研究。中国作协会员中差不多十分之一都从事或者从事过儿童文学创作,这个群体发展很快,作品很多,但是研究还不够,很多工作还可以再加强。
事实上,创作和出版中很多问题都和考核指标有所关联,这也是这些年业者们始终讨论的话题。2015年9月,自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文化出版企业社会效益如何凸显和考核成为话题热点。白冰认为,出版界需要提倡品位创作、品位出版、品位评论、品位推广,最后达到品位阅读。围绕“品位”发展企业,实现社会效益,才有经济效益。出版社还是要注重培养年轻作家,以足够的出版气魄和专业眼光抗住三五年不赚钱的压力,给年轻作家能够写出有艺术理念、艺术追求的好作品的时间。中少总社、浙少社、苏少社、二十一世纪社、安徽少儿社、接力社、明天社等一批传统少儿出版强社其实都会组织儿童文学作家进行交流,推动新苗成长,这种做法还值得坚持下去。目前,关于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的制定正在调研,业者期待它的出台可以给产业带来更为良性而健康的成长生态。也有业者特别建议,指标的制定需要兼顾内容生产方和渠道推广方两端的对接。
正如多位业者所言,出版业要催生创造,就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出正能量原创好书。而创造精神引导下的原创内容,无疑是少儿出版产业继续问鼎奖项和发展高峰的关键点。唯有以工匠精神做好原创,真正的“高峰”效应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