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迭代,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出版业态也随之发生了切实变化,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出版新潮流所表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潜力不容忽视。作为出版的行业排头兵,编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新形势?火爆出圈的ChatGPT技术介入又会给出版行业带来什么?为应对上述出版行业革新的潮流形式,培养出版编辑抓住转型风口,打破传统固有出版思维,4月14日,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编客学院》推出的2023出版机构超强增长实战特训营在北京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于殿利,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宋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雁出席开营仪式。数十家出版机构的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与活动,共同见证了特训营的开营仪式。活动现场氛围热烈。
相较于2022年,升级后的特训营以框架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帮助大家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把控当下行业最新运营逻辑。
宋强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提到,本次特训营增设了“选修课”模块,更具针对性,将编辑课程迭代为“编辑研发力提升特训营(案例教学)”选修课模块。而首场前言醒脑+重大出版项目、主题出版特训营邀请到了8位重磅授课嘉宾,关照当下做出版的元问题,以及每个出版机构都面临的“项目”大考,希望能够为与会者答疑解惑。
于殿利向从业者提出几个问题:“出版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带来出版的改变?”于殿利将“元问题”细化为出版的根本使命和基本属性,他表示,促进人的知识化和现代化是出版的根本使命,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是出版的基本属性。因此,以商品生产的方式,来履行使命,是出版的方式;用知识产品的方式回应社会的问题、难题和主题,反映了出版的本质;技术是推动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技术创造了新动能。
ChatGPT要代替编辑了?ChatGPT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北京清博智能副总裁、新博创新院执行院长李祖希分享了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创造性地构想出一个AI觉醒后的“科幻世界”,并现场操作演示了ChatGPT的编辑写作能力,展现出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大的实践能力,从而拓展出AIGC与传媒、影视、电商,AIGC与游戏、娱乐、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结合带给人们颠覆性的生产变革。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丁毅分享了华理社融合发展路径探索的4个阶段。据他介绍,华理社从2015年开始融合探索,在经历了纸电同步、纸数同步、开发独立的数字产品、建设新媒体书院(自营平台)4个阶段后,目前已初步完成融合转型。丁毅将融合发展之路总结为:以内容为中心,围绕着内容做全媒介出版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着服务用户做自营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流程再造、制度变革,以管理创新激发业务创新。
广东人民出版社北京分社总编辑段洁从主题出版文艺类工作链、文艺类主题出版项目的生产心得、生产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等角度切入,用简洁精练的小故事向编辑同行分享了《长征大会师》《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等主题出版图书背后的创作经历。谈到文艺类主题出版项目的生产心得时,他为编辑同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主题出版产品不是季节产品,好作品应该经典化对待;二是像对待重点市场书一样做好主题出版物的每个细节;三是重视青年群体阅读诉求,强调系统化、整体化的“深阅读”设计。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冯小慧用翔实数据展示了2022年的图书市场趋势。她总结道,2022年主题出版规模呈现扩大趋势,成长性高于整体市场水平,各渠道差异较为明显,其中新书投入平稳增长,当年新书表现突出。在她看来,大众化、可读性强的图书更易被读者接受,因而要以打造畅销书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营销,并通过图解、漫画等形式让阅读更轻松,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多元化触达用户。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经理陈玉成强调了编辑需要创意在先、策划在先的理念,他详细分享了著名作家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的创作经历。陈玉成提到,出版社要打造团队,聚合人才,坚守与作者同行共进的专业水准和“毫发无遗憾”的编辑风格,为作家作品提供增值服务。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研究院院长吴明华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参与特训营,并从国家出版项目内在逻辑关系及评审规则、通过数据读懂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出版项目申报及实施体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出版项目申报及实施。他详细介绍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程序,为出版单位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指导。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通过线上连线,为特训营学员带来该社在创新开拓专业化高质量主题出版路径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袁楠将其归结为五点:一要加强顶层设计,使得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有机联动;二要立足出版定位和自身优长,积极策划具有专业特色的优秀主题出版选题;三是要依托专业优势,推动主题出版的国际传播;四要融合出版赋能,创新营销传播方式;五要强化制度保障,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编客学院》将继续践行为行业服务、为编辑服务的初心,不断优化内容,升级服务质量,与行业同仁共同成长。特训营后续安排(5~12月)持续更新中,欢迎出版界从业者积极参与,详询13521322168。(张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