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聂慧超
今年1月,《少年雅集》第一辑(6册),面向8~15岁青少年打造的一套集人文、艺术、美学于一体的传统美育书籍正式面世,随着出炉的还有内容背后每一个鲜活的故事,在磨铁童书品牌波点童趣(杭州波点童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严晓娥看来,无论从内容链条打造还是传统文化传承,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传统文化里的成长况味
其实,做传统美育图书的种子在严晓娥心中酝酿已久。2021年夏天,严晓娥前往杭州拜访了《湖上》杂志社长、总编辑李海波,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当即确定了合作意向,不到半个小时就敲定了《少年雅集》这套书的书名与内容,并决定由李海波担任该书主编。自此,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一出版计划。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波点童趣完成了屏风、漆器、扇子、笔墨、纸砚、服饰6个领域的内容普及创作,每个部分详尽介绍了物件的来源、材料、发展变化、工艺审美,以及相关的文物和文人趣事。
据严晓娥介绍,文本的改动是耗时最大的。“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生动有趣地描述文物的材质、制作工艺,这个过程我们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还有不少推翻重写。”此外,图片采集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其中,635张文物的照片主要来自海内外博物馆,有些甚至是不公开展览的珍贵藏品。除了购买官方超清文物照片,制作团队还拜访私人藏品家,获得其拍照授权。同时,寻访手工艺传承人、一线工坊,拍摄手工艺制作流程。
为了确保《少年雅集》知识架构扎实,体系坚固,多数知识都精确到源头,邀请了多位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的教授、学者、博士生导师、博物馆和美术馆专家组建为编委会与顾问团队,为读者获得准确、权威的古典文化知识、艺术知识保驾护航,并多次请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审订。
“不扎堆”可能会有新收获
《少年雅集》是磨铁波点童趣在传统文化科普领域策划的第二个重量级作品,2022年8月推出的《有教养》是该公司打开该类图书市场的代表作。严晓娥告诉记者,《有教养》甫一上市就卖断货,上市半年加印了9次,目前正在准备新一轮加印。在此期间,也有一些新兴中盘商不断申请渠道分销,并主动进行图书宣传。截至记者发稿,该书销量达13万册,在抖音同类书中排名第一。
出手即成名有何秘诀?严晓娥表示,一方面得益于原创童书的崛起,及其适应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倡导。另一方面得益于这类图书的主要打法——另辟蹊径。“我们在做传统文化类图书时,会避开一些拥挤的赛道,选择具有自身强烈版本特征的优质读物。我们发现,从一些比较独特的角度如行为礼仪切入,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有了第一本书的积淀,我们更加确定传统礼仪这一主题的市场潜力,不仅可以从生活细节讲传统文化,还可以从美育角度讲,比如《少年雅集》。我们会沿着这条思路打造作品,接下来会从趣味故事季度推出《大中华趣味通识365》,这本书将很快与读者见面。”
2021年3月磨铁创办波点童趣,主要业务方向为原创童书策划,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原创绘本、心理自助、轻教辅类图书策划的业务线。各领域目前均有代表作,例如,绘本《什么都可以告诉妈妈》、心理自助类图书《老爷爷的趣味人生课》、轻教辅《小学生文言文脱口秀》等,均有较佳的市场表现,销量一直保持在稳定状态。
再开发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3月28日,教育部等8部门共同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倡导广泛全面阅读,提出中小学阶段要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阅读。在这方面,波点童趣可谓不遗余力——汲取《少年雅集》书中内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美育展及相关讲座“进校园”。
严晓娥告诉记者,即将“进校园”的美育展览将以“少年雅集:中华有大美,少年当自信”为主题,主要展示中国历史传统文物图片,展览将包含五大区域,涵盖扇子、服装、笔墨纸砚、漆器和屏风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物。磨铁波点童趣邀请了全国2000多所中小学校参与图书公益活动,立足中华文化传统,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悟中华美育精神,同时向外界展示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成果。目前已敲定部分策展计划,今年4月起,会走进广州、上海、深圳、石家庄、福州等地的校园办展。5月会在大凉山区办展,让山里的孩子同样能看到这些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中国藏品。线下体验活动是《少年雅集》的配套版图,“我们会在展览过程中,根据校方需求,提供相应的传统工艺体验活动。”
据悉,随着展览进校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上海市的一些社区主动联系到波点童趣,希望能够前往布展,并提供经费支持。严晓娥惊喜之余,也看到了一条新的传统文化传播路径。为此,波点童趣专门招聘了一位营销总监,负责扎实推进《少年雅集》展览进校园、进社区的工作。
除了在内容衍生方面提升作品的丰富度与影响力,这套图书的系列化开发也被提上日程。严晓娥透露,目前《少年雅集》第二辑正在策划中,依然按照6种的体量来做,人居是其中已经确定的内容板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