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学习国际出版机构优秀的期刊集群化发展经验,紧密结合实际,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战略,高质、高效、务实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时代价值。
本研究选取了10家国际出版机构的期刊集群进行研究。根据期刊集群规模,10家出版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期刊品种超过1000种的大型期刊集群,二是期刊品种超过100种、低于1000种的中型期刊集群,三是期刊品种低于100种的小型期刊集群。
不同规模的国际期刊集群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策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一是顶刊引领品牌矩阵建设;二是广泛合作集聚优质资源;三是传统订阅与开放获取协同;四是数字赋能,强化出版管理与科研服务;五是职能清晰,出版与期刊运营合理划分;六是面向全球,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中小型期刊集群尤其注重在其优势学科的期刊质量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普遍坚持高质量办刊标准,尤其注重学术出版与传播并重、立足学科发展优势、多维创新增加黏性、拓展全球发展空间。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正在以集群化方式聚集发展,但与国际出版机构期刊集群化发展程度、与科技强国建设对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集群化如何走向集约化,走向高质量、高影响力还有待积极探索;单独生存的科技期刊应该如何推进集群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期刊集群化需久久为功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需加大运营力度,为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便捷的投稿、审稿、检索、订阅、支付等功能,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期刊内容。同时可通过多元化经营,借助期刊的平台和受众,实现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二是高影响力期刊是带动集群发展的必要支撑。中国科技期刊要更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出版环境,深化与国际相关学术组织的合作,持续增强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同时为国际期刊和高水平科技学术论文回归自主平台出版做好准备。
三是因“刊”制宜制订集群化策略。围绕顶刊创建子刊并建设期刊群,围绕交叉前沿学科快速布局新刊,优先兼并重组相关学科优秀期刊和潜力期刊。鉴于我国期刊多处于单刊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不同类型的期刊出版单位要采取不同的集群化策略。
四是期刊集群化需要机制体制和充足资金保障。基于试点项目的经验交流和模式总结,形成对我国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是从试点走向推行,从个体走向集群,从集群走向集约的重要基础。要特别关注“散、小、弱”期刊如何自下而上地加入中国优势期刊集群,从而“借船下海”,通过集群化实现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五是开放获取与传统订阅并行是主要盈利模式。中国科技期刊非常有必要加大开放获取的力度,积极探索混合开放获取、完全开放获取、金色开放获取等多种出版形式,形成开放获取与传统订阅有机结合的良好运营模式。
六是提供数智化、全方位科研服务是必然趋势。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平台,变化的不仅是物质载体,还有从内容出版到知识服务的变革,知识传播与学术服务的理念应通过科技渗透数字平台全流程。
(报告撰写者:皮雪花、孙丽、朱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