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融合应用,正全面推动着行业的深刻变革,为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苏凤凰出版融合发展智库针对出版业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数字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趋势和现状。在宏观环境层面,《CNONIX国家标准》《出版业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指南》等涉及AR、V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标准的出台,为出版业应用提供规范指导。自2010年以来,一系列顶层设计政策明确了技术应用的目标方向与重点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在前沿技术探索与数据监管领域,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信息安全,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的监管,确保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规范、有序发展。
在技术应用层面,常规数字技术与出版全流程深入渗透,电子书、有声书普及,纸数融合产品增多。数字技术赋能新媒体营销,电商直播崛起,知识带货模式兴盛。人工智能在出版业应用凸显,主要围绕优化生产流程、赋能出版产品、建设垂类专业模型三种路径进行深度融合。此外,元宇宙、数字藏品、区块链等技术不断拓展产业形态,推动与文化创意产业多元融合,为探索行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当前数字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与挑战。一是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仍需进一步健全。在此之中,尤为关键的是各种规范与标准的实际落地执行。特别是对于AIGC在内容生成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TDM)的规制,目前仍待完善。此外,数据交易流通过程中的用户隐私和盗版侵权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是行业技术与业务融合深度不足,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技术停留在试验展示阶段,实际增长收益还不明显,产品缺乏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和变现渠道。此外,资金与人才短缺,出版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提升。
促进数字技术在行业应用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强规划与引导,出版单位及行业制定明确规划,完善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强化标准规范落地,探索纳入考核体系;优化技术应用,利用大平台带动标准落地,并组织搭建行业合作平台,推动示范项目的交流宣传;加强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置相关专业实践课程,完善技术人才成长和职称评定体系,并加强重点岗位培训,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全链条。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与技术战略规划,明确技术发展方向与定位。结合内容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战略,统筹布局技术团队管理及统分结合问题;建立专业技术队伍,提升全员技术素养。加强数字出版技术人员专业化培养和体系化管理,强化重点岗位培训,支撑技术团队组建与发展;强化技术基础实力,完善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全媒体运营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与管理机制,并推行多元化考评机制;促进产品创新向业态创新转变。出版企业应跳出传统经营方式和理念,强化数字化产品与平台创新,探索文体文旅融合等新型业态,思考单体内容生产者位置与价值,推动专业化、体系化发展;运用多元化手段,推进技术应用与出版产业融合。此外,拓展对外融资渠道,加强与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推进与其他产业细分市场融合创新。
(报告撰写者:宋吉述、杨海平、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