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平(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伊 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1月11日,《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该书以1940年冬天上海一群流浪儿的生活与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艰辛岁月中互助成长的情谊,以及在一名地下抗日工作者洪芸子的帮助下,拜师学艺,成立“魔术小天团”,并帮助抗日行动的动人故事。作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主旋律作品,该书没有遵循以往儿童抗战小说的方法,而是试图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某种范式,用作者简平的话说就是“回归儿童本位,在贴近当代思维、当代读者方面做些探索和开拓”。为什么瞄准流浪儿这一群体?又为何将流浪儿与魔术结合?首发式当天,记者对简平进行了专访,探寻创作背后的故事。
□听说您10年前就开始酝酿创作一本与抗战相关的书,到今天正式与读者见面,是什么促使您撰写这本书?有怎样的思考和初衷?
■在上海,有一个“中”字头的博物馆,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中国首座新闻出版类专业博物馆。为什么放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众多新闻和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我参与了博物馆的学术策划,所以对我国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过去80年,我国涌现出了很多与抗战相关的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品,在儿童文学方面,如《小兵张嘎》《满山打鬼子》《火印》等。不止中国,全世界范围二战题材的儿童小说也是层出不穷。所以,我在想,如果我写一部抗战作品,我就不写小英雄、小战士了,就写在当时情况下的最为普通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在书中,您描写了一群游走于上海街头的小小流浪儿,为什么聚焦于这样一个群体?
■其实,灵感来自于我的父亲。他小时候从浙江宁波奉化一路流浪到上海。我问他,每天睡在外面,捡别人的破烂吃穿,是不是很凄惨、很辛苦。他说那时候一群流浪儿在一起,很艰苦但是也有很快乐的时候。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点醒了我:这才是孩子的天性。即使在抗战年代,生活艰辛,但这并不妨碍儿童天性中的活泼、好动。
□为何又加入了魔术元素?
■就像我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我很想在小说中设置一个有吸引力的有趣的有喜感的故事主核,但很长时间里都一筹莫展,直到有一天我在上海安徒生童话乐园观赏易念魔术社孩子们的一场汇报演出,顿时豁然开朗。在魔术社里,孩子们释放天性,在魔术中缓解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焦虑。这正好与我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也是少儿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我意识到一个合乎孩子心智和天性的故事已然诞生。另外,在易念魔术社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是魔术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莫派魔术”传人将经典魔术发扬光大。所以,融入魔术元素,也是向小读者展示非遗魔术蕴含的大国智慧、爱国情结,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
□在图书的开始,您专门制作了一个地名录,称得上一卷关于老上海的“小百科全书”,有怎样的用意?
■小说是虚构的,但我努力使其成为“一段真实的历史”。比如书中出现的界路,南侧为租界,北侧为华界,诉说着半殖民地的残破历史;一座泰山大戏院,燃烧着在战争中保存下来的中华文艺火种;屡次重建的上海北火车站,记录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与东方图书馆,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文化大本营。我现在已经在规划,可以带着读者,拿着《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这本书,按照这个地名录,在上海来一场CityWalk的城市考古。
□透过该书,您想向小朋友传递怎样的思想和理念?
■我想让孩子透过抗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感受国难当头时的历史担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我在小说中格外注重对细节的运用,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包括租界、《申报》、宝山路、界路饭店等标志性内容,沉浸式体验当时的历史。孩子们会发现,无论生活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纯真的童心,在生活中发现坚韧的快乐。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孩子们因意外发现并居住的下水道,其实是日本人挖的一条隧道。魔术师小姐姐发现了隧道的秘密,并上报抗日组织,孩子们也通过表演魔术的方式帮助小姐姐将日军军事机密传递出去。一群流浪儿、一个魔术的契机,让孩子们成为抗战中的一份子,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抗战做出了努力。
□有评价说您是一位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感受度的“温柔的英雄主义者”,对此,您如何看待?未来您有哪些创作方向和计划?
■《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是一本儿童小说,所以,我认为不能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细节的简单堆积,还要回到“儿童本位”,不仅将英雄主义融入真实的场景和好看的故事,还要让书里的主人公和小读者同样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与被呵护。在创作上,我是一个“跨界”的人,所以未来《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也希望实现“跨界”,将通过有声剧、连环画、舞台剧、影视等形式,多维度扩大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目前正在撰写一部长篇散文《小影子,长影子》,以12个时辰来叙述我的童年,在文本上会有所创新,将童年加以延伸,并投射到漫长的人生。不久的未来,我还将推出2部儿童长篇小说,有现实题材也有幻想题材。但我最大的愿望是想撰写一部家族小说,讲述我母亲四姐妹传奇般的人生故事,讲述她们在时代大潮中的坚守和困惑,追求和失落,以及对未来始终不渝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努力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