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庆娟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古人的长生梦想,最后会化作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这就是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打开绘本《四大发明·火药》,一个神奇的故事扑面而来——火药,这味已流传千年的神奇药剂,其秘密就藏在它的名字里——“会着火的药”。古代的不少皇帝心存长生不老之梦,便痴迷于炼丹寻药。秦始皇的丹炉传说,徐福的东海求药,无一不映照出古人对梦想的渴求。然而,皇帝们的梦想没有实现,徐福也未曾归来。但是,这梦想却穿越千年,终于在那些炼丹师的炉火中,火药诞生了。这“会着火的药”,便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从古代战场中的“飞火”到夜空中的烟花,再到万户“飞天”的尝试,火药在激扬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绘本里的火药“身世”如此传奇,对编辑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要为火药验明正身。于是,我便开始了典海寻踪之旅。《天工开物》《武经总要》等这些大部头的典籍便成了我的案上常客。伴随着编校的深入,我与这些大部头也逐渐熟络起来。从《天工开物》短短的几个字中,我“目睹”了火药的威力:其(火药)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火药爆炸之时,人会被炸得魂飞魄散,东西会被炸成粉末。在《武经总要》中,从形形色色的火器中,我感受到了古代兵家的智慧。装着翅膀的“震天雷炮”,乌鸦形状的“神火飞鸦”,龙形的火箭“火龙出水”,能够飞出去又飞回来的“飞空砂筒”……这些火药兵器在诡谲中透露着韬略,令人折服。
典籍之外,我更憧憬去寻找火药“愤怒”的证据。于是,我去到了贵州从江的岜沙苗寨——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想在这中国古村落的活化石中,找寻到火药的真迹。在岜沙,男子在15岁成人礼之后可以允许合法佩戴火枪,这是已经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而得以保留的古老的习俗。在以前,为了守护莽莽深山,火枪打猎是每一个岜沙男子都要会的生存技能;到现在,火枪已经成了他们的精神图腾,用来举行庄重的鸣枪仪式。在岜沙,我有幸遇上一场鸣枪仪式。仪式之前,一位岜沙男子正小心地把黑火药从装火药的小木管中放入枪膛。我屏住气息,心满意足地记录下这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幕。他在放,我在拍,我们全程没有任何语言交流,流动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在隆里古城的龙标书院,我又围着一架清康熙年间的火炮转悠了许久。火炮上已经是斑斑锈迹,但是依然能清晰地看到炮身上写的“大清康熙二十六年赐”。我再一次触摸到了火药的鲜活。
从纸上走到纸下,一本小小的绘本,藏着的不仅仅是火药这一伟大发明的传奇身世,更是中华民族点燃人类文明发展火炬的证据。同时,这本小小的绘本也拉近了我与一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距离。他是最早提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观点的人。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实地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史,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的基础上补上了“造纸术”。自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正式确定下来。由火药延伸而去,却发现我们的中华民族不止有“四大发明”。我们有5000年文明史,更有数以千计的发明与创造,这其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希望绘本《四大发明·火药》可以带领孩子们沐浴中华文明之光,遇见文化深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