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教育本质 双线推进 儿童视角
~~~关键词 叙事结构 历史小说 文本创新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北斗卫星 科技攻关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家国情怀 民族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余 银. 叙事突破与文本创新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4-25(20). 放大 缩小 默认   
叙事突破与文本创新
关键词 叙事结构 历史小说 文本创新
  《丰泰庵》王彬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2月版/78.00元

  ISBN:9787521225747

  ○余  银

  王彬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丰泰庵》自2024年出版以来,引发了文学界与坊间的广泛关注,网上陆续出现了一些评论,现将有关论述,淘汰重复,去芜取精,辑录于下。

  特点与创新

  叙事结构的突破性实验。《丰泰庵》采取多重人称与套嵌式结构。小说采用三个“我”的视角,通过文学编辑、历史学者李力与长平公主交替叙事,从而形成“套娃式”的叙述集团。这样便将现代研究者的发现与古代亲历者的日记交织起来,构建跨越时空的对话,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与多维度的解读空间。

  《丰泰庵》 将评点与注释融入文本,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评点传统,以脚注、注释等形式补充和阐释历史背景与人物心理,将叙事和评点熔铸成一个整体,在文本的互动之中,既保留了叙事的流畅性,又增加了叙事的层次感,从而强化了小说的叙述效果。

  这种文本交融的创造性使用,使得《丰泰庵》兼具文本生成过程的元叙事特征,而与后现代文学观念相呼应。

  专业性还原历史语境。《丰泰庵》作者凭借深厚的文化研究功底,对宫廷建筑、礼仪、服饰、器物、民俗乃至军事设施等进行了考古式的精细还原,从而营造了强烈的叙事语境。以崇祯的服饰为例,他在大朝会的服饰是:

  他今天没有戴翼善冠,也没有穿黄龙袍,而是戴了一顶样式古怪的帽子,帽顶平坦,帽檐前后悬挂着许多珠串,璀璨地泛出柔和的光泽,我后来知道这是衮冕,是最尊贵的帽子,只有在大朝会才戴上的。父皇今天的服饰也不同往常,他的上衣是玄色的,下裳是黄色的,袜子是红色的,鞋子是赤色的。

  在经筵会讲上,崇祯则穿的是皮弁服:皮弁服相对冕服低了一个档次。……简单地说是进贤冠、绛纱袍、革带、玉佩,白袜、黑履。进贤冠……前后有十二道褶,每道褶上镶嵌贵重的玉石,这样的帽子称进贤冠。绛,是大红颜色,俗说大红难工,能成者方为巧工。专业地描绘了崇祯皇帝在大朝会与经筵会讲时的不同服饰,仅凭服饰便将读者拉进当时的历史环境里了。

  这就是专业性的历史语境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文白交融的语言风格。《丰泰庵》的叙述语言采用流畅的现代化汉语,而朝廷上的人物对话则模拟浅近的拟古风格,这样的对话既符合历史语境,又兼顾当代读者阅读习惯:

  “有一点不明,”父皇问,“孔圣论仁之处颇多,诸如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之类,为什么又说夫子罕言仁呢?”

  “陛下所说极是。圣人并不罕言仁,只是弟子的理解不同而已。理解者不认为罕言,不理解者则认为罕言耳。”

  “老先生所说极是。”父皇笑了笑,“但朕仍有一点不明,请问何者为命,何者为仁,二者如何区别?”

  既古韵庄重又不失当代阅读的可读性。

  视角的独特性与人性化。《丰泰庵》以长平公主这一历史人物作为叙事主体,以女性视角讲述战争、亲情与个人命运,从而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男性讲述的“英雄史观”,凸显了女性在历史大潮中的挣扎与苦难。

  小说赋予长平公主“流亡南美”的传奇结局,更是将个人悲剧升华为跨文化的命运寓言,小说结尾处,从李力的角度写道:“大明的船帆是直的,一根桅杆只挂一张帆, 升降通过滑轮操作;西洋的船帆是横的,一根桅杆上张挂若干帆,升降船帆通过水手爬上桅杆操纵;阿拉伯人的帆可以转动。西洋人向阿拉伯人学习,将移动船帆的技术学会了,从而可以在任何风向中航行。”由此为小说注入了大航海时代的国际视野。

  启示与突破

  历史小说叙事的范式突破 。《丰泰庵》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将虚构日记、学术考证、田野调查等多种文体融合,形成“历史报告文学”式的新文本,既保留了小说虚构魅力,又具备有史学的严谨性。

  小说通过“侧写历史”策略,以私人叙述补充正史空白,如长平公主对袁崇焕军事策略的细节讲述,重构了读者对明末战争的认知。 

  《丰泰庵》拒绝脸谱化塑造,以崇祯为例,既展现了其励精图治的方面,又暴露其多疑暴戾的性格,揭示了人物在历史漩涡中的复杂性。在刻画这些历史人物时,作者往往通过历史细节,展示对宏观进程的影响,凸显了日常经验对历史走向的塑造。

  拒绝戏剧化演绎。相较于某些作家的历史小说,《丰泰庵》更注重“历史肌理的真实”而非戏剧化演绎,因此有评论家认为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美感的跨界文本”。

  《丰泰庵》的叙事创新被视作对同质化历史书写的突围,为类型文学注入思想性与形式实验性,有可能成为未来历史小说创作的参照系。

  文学与史学对话。《丰泰庵》将大量的史料引入小说文本,通过虚构文本揭示被正史遮蔽的个体经验,从而推动了读者重新思考历史书写中“真实与想象”的边界,具有学术的某种启蒙意义。

  简之,《丰泰庵》以其叙事革新、历史深度与人文关怀,在当代文学中占据独特地位。它不仅是历史小说的突破性尝试,更通过文学与史学的交融,重构了读者对明末历史的认知方式。小说将古典叙事技巧(章回体、评点传统)与现代叙事理论(多重视角、元小说)相结合,将传统文化推向现代化而做出成功转型,证明传统叙事在当代文学中的生命力,从而为“新古典主义”写作提供了范例,正如评论家张颐武所言,这部作品“以传奇书写历史的侧影”,为历史小说开辟了“小历史与大历史平行叙事的先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全民阅读大会现场/论坛回声
   第08版:综合
   第09版:分销新视野
   第10版:分销新视野/金牌经理
   第11版:分销新视野/论坛精粹
   第12版:分销新视野/论坛精粹
   第13版:出版专题
   第14版:出版专题
   第15版:出版专题
   第16版:出版专题
   第17版:世界出版
   第18版:资讯
   第19版:年度好书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22版:成长教育·助学资源
   第23版: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第24版:成长教育·红色研学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爱是教育的灵魂
叙事突破与文本创新
深度解读“北斗人” 带飞“年轻人”
以赤子之心铸就家国脊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0叙事突破与文本创新 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