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莹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围绕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和教材建设要求,从事教材出版工作的编辑需要根据时代特点,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新时代教材编辑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严把政治关、质量关,保证教材的高质量出版工作。
新时代教材编辑的职业素养要求
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教材编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在教材出版工作中树立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围绕教材“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宗旨,胸怀国之大者,牢记教材出版工作的初心使命和社会责任。能够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方法及实践成果,在教材出版工作中深入思考、领会吸收,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能够对教材相关内容做好政治把关工作。
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编辑的业务素养主要体现为5项基本能力:第一,选题策划能力。编辑应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知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并能根据教材政策导向、教育改革方向、实际教学需求等,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重大项目、精品教材建设为抓手,组织策划和开发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需求的高质量教材。第二,文字编辑加工能力。编辑应熟悉编辑加工和出版规范,能够对三审三校等关键环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把关,通过日常训练和学习积累,不断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编辑基本功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三,营销推广能力。教材出版后,一般需要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营销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编辑需要熟悉常见的一些教材推广模式,包括专业媒体预告、专家书评及推荐、样书赠送及展示、专题教学研讨会、网络新媒体宣传等。第四,数字融合能力。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编辑还需要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素养,包括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学习和了解,以及相关技术在教材出版过程中的运用。第五,统筹协调能力。教材出版需要全链条各环节的统筹协调,编辑需要和作者编写团队、出版各环节相关部门、发行推广经销商等多方进行有效沟通、协同推进,规划好项目的总体进度安排,监控好关键任务和时间节点,才能保障教材的顺利出版。
提升新时代教材编辑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把关能力。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材编辑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做到读原文、悟原理,认真研究党的重要理论与方法论,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业务实际深入思考,将党的重要理论实践用于指导具体业务工作。围绕高质量教材建设目标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的具体要求,教材中要巧妙设计、有机融入,深刻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能够将爱国爱党、家国情怀、奉献坚守、开拓进取、大国工匠等价值观和使命感,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润物细无声”地体现于教材之中。此外,还要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把好政治关、质量关。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密切跟踪学科发展。教材编辑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密切跟踪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实践成果,了解教师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规律,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积极参与相关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注重实践经验的提取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支撑效果。此外,教材编辑还需要具备一定学科背景基础,结合“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能够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把握学科发展的体系和脉络,可以通过出差拜访学科领域专家、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讨论、阅读相关学科图书和专业领域文章等,加强对学科发展的整体把握,以及对学科前沿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借此提升对选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对教材内容质量的专业把关能力。
学习信息化新技术,推动数字转型工作。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与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深入融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教材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剧本,其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从纸质教材到新形态教材到数字教材,面对不断丰富的教材形态以及多介质的数字教学资源,新时代的教材编辑必须加强对信息新技术的了解和运用,加强对数字内容资源的审核和把关,加强对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有机融合的思考和探索。在教材组织策划及出版过程中,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教学全过程为主线,以教育数字融合项目为牵引,积极推动数字业务转型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与方法,不断加快教材数字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