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允龙
《周易》是六经之首、大道之源。自《易经》《易传》产生以来,义理、象数诸家蜂起,流派纷呈。《四库全书总目》总结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几千年来,《周易》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显学,在不同时代都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天下周易》一书系刘长允先生积40年治易之功,推出的最新力作。在这部新著中,作者提炼出一个关键字眼——“天下”。
“天下”观念,最早诞生于先秦时期。《易传·系辞下》中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语既是对中华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一个极好概括,也被历代研易者奉为治学之圭臬。在书中,作者对为何命名为“天下周易”有极好的说明: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要想走出困境和成功应对挑战,必须用《周易》的智慧去补救人类,因此可称为“天下周易”;该书对前人的解易成功作了总结和概括,既有义理,也有象数,不单取某一家之言,因此可称为“天下周易”;《周易》是天之下、地之上的学问,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大易之道送到读者手中,因此可称为“天下周易”;《周易》属于古代,也属于当今,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该书有专章论述《周易》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和发展趋势,大易的智慧必将造福于全人类,因此可称为“天下周易”。
以此观念为统领,作者在以下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在纵向历史坐标轴上,溯源析流,摭拾众说,爬梳百家,尽解易之堂奥。《周易》这样一部智慧之书,为什么会产生在华夏大地?如何认识《周易》的性质?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高度发达的天文立法以及“独一无二”的汉字等独特条件,是《周易》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把《周易》定义为一部“卜筮为体、哲学为用的百科全书”应该是大致不差的。这些观点都给人以启发。在解读乾卦、坤卦等十个卦爻辞时,作者做到了既“信”“达”,又“雅”而有韵律。在梳理自汉代孟喜至清代焦循为代表的20多位易学家及其代表作时,作者对各派各家治易之得失如数家珍,以如椽之巨笔抉奥阐微,往往一语中的,使读者对易学发展史获得清晰认识。
在横向的跨学科坐标轴上,纵横捭阖,剖析易学与语言学、易学与中医、易学与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的关系,新论迭出,尤见功力。如果说在纵向的层面,作者还以介绍百家为主的话,在这一部分则“独出机杼”,匠心尽显。如在论及易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时,一步步地论证《周易》是一部古老的辞书,令人信服而又拍案叫绝!从辞书的角度来认识《周易》,打开了理解《周易》一扇新的大门,不仅能解释所有的卦爻辞,使其解释的体例前后一致,而且对《易经》中一些疑难卦爻辞,也能作出新的令人比较满意的解释。
作者出身中医世家,青年时期亲治岐黄之术,对《周易》与中医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他从“花木连根,易医同源”“天人合一,整体挂念”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对中医今后的发展,提出了6个方面的真知灼见,字字珠玑,发人深思。《周易》的海外传播,也是作者重点关注研究的对象。他详细梳理了《周易》在朝鲜、日本、欧美等海外传播情况,并结合传播学规律就易学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面向未来的时间坐标轴上,作者视野宏阔,目光如炬,深刻阐述《周易》应对危机的独特价值。他认为《周易》实际上就是一门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学问,是一部指导人们趋吉避凶、兴利除害的宝典。面对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作者从借鉴《周易》智慧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种关系的角度予以积极乐观应对。
著名易学大家刘大钧先生为该书作序,认为书中的很多见解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更彰显了大易之道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充分反映了“洁静精微,《易》之教也”的特点,是为研习《周易》的进阶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