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北京半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CEO)
找到好作者,策划好选题
半书,是一家专门策划品牌畅销书的图书公司,主要业务是围绕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生群体推出教辅类图书。教辅类图书畅销不易,常销更为困难。因此在前期工作中,找到好作者、策划好选题至关重要。
在寻找适合的作者方面,我们总结出两条经验:课程是标尺,高效的合作机制是关键。我们衡量一位作者是否适合出书,往往会观察他是否有成熟的课程。我们与考研英语领域的名师唐迟开展合作,他在B站上的课程视频点击量高达上百万,这表明他是懂学生的,甚至是有市场嗅觉的,也代表他的教学方法论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当我们寻找到合适作者后便需要琢磨一套高效的合作机制。每位作者性格迥异,有些甚至不擅长将自己课程中的方法论和精华流畅地总结出来,这就需要团队和作者通力合作。策划团队通过与作者频繁的沟通,帮助他整理方法论,建构图书框架。在此过程中,团队与作者形成友好关系,便于后续开展长期合作。
我们找到好作者并得到作者支持,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需要团队思考如何策划一个好选题。这一步骤可以精炼为三句话:抓住作者最擅长的方向;挖掘市场真正需求;分析竞品,取长补短。首先,之所以从作者擅长的方向策划选题,是因为他已经在这一方面上做了多年磨炼,也拥有了广大的受众,为图书后续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譬如,半书团队借助语文名师包君成“法事情人”方法论,打造出畅销书《初中语文阅读百日破》。我们把握卖点后与销售渠道和经销商沟通,摸清市场需求,筛除没有市场价值、不被学生喜欢的选题。策划好选题的最后一步是分析竞品优劣,做充分的市场调研,规避竞品的缺陷,把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磨出好内容,做出好封面
图书产品既要畅销又要常销,这就意味着只有内容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产品才能积累足够好的口碑,才有常销的基础。首先,作者的书稿需要持续不断地再创作。比如在做一本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书时,半书团队将作者提供的成段的完整的故宫文化素材分割成有记忆点的,容易吸收的短则信息,成功地解决了读者在记忆和应用上的两大痛点。其次,内容团队在创造的过程中要规避闭门造车的行为,第一时间获得读者对于内容的反馈,随时关注读者需求,跟进作者的课程,创作的内容要接地气、符合市场需求。
另外,好的封面意味着阶段性成功。在心态上,要像重视内容一样重视封面。在设计封面时,我们可以多维度思考。半书团队在设计封面时所持有的理念是精准把握用户使用场景,设计吻合用户使用体验的封面。譬如《初中语文阅读百日破》这本书封面设计的主题围绕“二次元”,最大程度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封面上的漫画设计,还有内文页里关于游戏闯关的架构思路,类似的设计都是在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喜好和兴趣调研后形成的。
宣传找重点,渠道需维护
敲定好选题、内容还有封面设计后,图书就进入宣传与售卖阶段。我在实际的做书过程中不断向团队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一本书的亮点并不是做完后才被提炼出来而是在全流程中不断显化。在做的过程中,团队通过对内容反复地打磨,把亮点呈现透彻,由深到浅,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图书亮点切忌复杂,要把握重点,反复打磨。一本书很难被读者记住,如果它的亮点每次出现时都有所变化就很难侵占读者认知。所以宣传要突出重点,只有反复提及产品卖点,才能真正进入读者心智。
图书的宣传图设计也相当重要,要突出重点,强化记忆点。因此我建议各位设计宣传图和详情页的时候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先综合介绍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再详细介绍这本书在内容设计上、方法提炼上以及视频课程配套等方面的情况。
在维护销售渠道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利他才是利己”的理念。“利他”意味着要确保渠道销售这本书是可盈利的,同时也帮助他们计算每年通过我们的书能获得多少利润确保经销商能赚到钱,保证这本书的常销性。因此,尽管我们推行“不退货”的销售政策,但会在具体场景中落实“利他”原则,帮助经销商消化库存。
做书需要长期经营,我们团队秉持这些步骤与理念,这些年也打造了许多畅销书和常销书,其中有一本教辅书已经在销七八年了。我期待行业内有更多优质的高水平畅销书和常销书,让我们的行业越来越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