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读书博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博主如何掌握流量密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靳艺昕 采写/整理

  在当下的全媒体环境中,读书博主已经成为阅读分享和图书营销的一支重要力量,出版机构与知名读书博主的合作创造了不少成功的阅读推广案例。通常,出版机构寻找读书博主开展营销合作时,会从粉丝数量、笔记数据、拍图质量、文案质量、书评长文本质量等多维度进行考察,达到要求才向博主寄送需要宣传的图书。不同于图书直播达人,侧重于图文内容的读书博主往往很难获利,主要是出版机构出书、读书博主出书评或推文进行“置换”合作,多数博主挂链接带货效果并不理想,提成收入难与付出成正比。

  做读书博主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轻松,爆款笔记和后台数据焦虑、变现难题、出版机构对书评要求太高、其他博主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书评等行业现状和压力,长期困扰读书博主。

  “肉丸儿”白天是严谨的公司财务,下班后变身成活跃在多个读书群的群主兼小红书读书博主。最初她日更2~3篇笔记,直到现在也保持每周3~5篇的推送量,每天用大约2小时读书和运营账号,“不再一味追求数量,更在乎自己的读书感受”。

  她在读书群里帮编辑找博主,辅助博主与编辑沟通,从发布招募表到催评和回收每一份“作业”形成约评的闭环。但她解释说,读书群主不像许多人认为的是为了从中盈利,挂链接售卖图书的微薄提成并不能和辛苦的付出成正比,主要还是“为爱发电”。出版机构编辑们对书评要求不同,有的看重图片好看,有的喜欢真实的读后感,有的侧重于对图书本身的评价和分享,读书群主作为中间人,需要协调好编辑的要求,并向其他博主准确传达不同图书的营销方向。她还观察到图书推广合作中一个有趣的现象,通常博主认为截止日期当天发布笔记没问题,而编辑认定的截止日期一般不包括约定日期当天。

  第一次接触“马员外”时,他这样介绍自己:母婴用品销售(男),他还是小红书上有5000+粉丝的读书博主。“最迷茫的是要不要把博主当作副业来做,是否可以变现,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还在摸索”,马员外道出了许多读书博主的心里话。

  作为不在出版业工作的图书爱好者,马员外时常感到为难,他认为出版机构是对“书”最有发言权的主体,从业者长期和文字打交道,会以专业水准要求读书博主,但或许出版机构并没有考虑好是想要专业书评、一篇美图推文,还是追求推广量。对于读书博主来说,写读书笔记还要平衡分享平台的底层逻辑,夹在中间很为难。

  “春泥”是体制内单位工程师,她的小红书账号“春泥在成长”发布过约90篇文章,目前有约4500个粉丝,单篇笔记最高浏览量约26万次。两年多以前,小红书平台正值发展期,有流量分配激励政策,考虑到做读书博主的资金投入较少,另外平时本来也通过读书和写作提升自我,她抱着发展副业的目标开始运营账号。

  有一段时间她紧盯笔记,尝试了许多方式想提高后台数据,比如仿写别人的标题提升点击率,立一个人设,尝试发布不同内容和风格,请大V朋友帮助指导笔记等。后来笔记质量和数据结果确有提升,但从账号盈利情况来看,仅是挂小黄车卖出了几本书,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变现方式仍然不清晰。她知道读书博主数据主要靠爆款笔记支撑,但又不希望一味做迎合流量的内容。

  “晚来”是服装店经营者、摩托车爱好者,也是“晚来读书”账号博主,目前保持一周三更的频率,每天运营1~2小时。做读书账号纯属机缘巧合,一次她在小红书分享了一篇阅读笔记,得到许多网友的称赞和肯定,引发了一系列探讨,她突然意识到将自己喜欢的事情用这样的方式坚持下去也乐在其中。

  之后她尝试了直播带货,闲时会在早上直播读书,通过带货挂车、直播流量打赏实现了一点盈利。但她仍然表示,“一直没参透小红书的流量密码,仿佛是玄学”,有一段时间账号后台数据惨不忍睹,几乎没有浏览量,晚来不知道具体原因,投入了更多时间经营账号,和用户互动、聊天,数据才渐渐有起色。

  “做不成畅销书的冬瓜先生”是出版社图书策划编辑,他的账号有近4000粉丝,偶有笔记阅读量破10万次。开设账号本意是和出版同仁分享做书过程中的奇闻轶事,为想入行或新入行的人提供帮助,后来发现许多出版人喜欢看他分享行业趣事,据他所说,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观察角度”。他便开始着重在这方面开发选题,由此结交了许多出版圈朋友,甚至对本职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关于是否要盈利,他说,“未来如果有能够和粉丝共同成长的方式去盈利,何乐而不为?”但他马上又补充道,“我不太想用很虚无或带货主播的方式盈利,这类账号有很多,还是更希望把自己的账号打造成编辑工作之余的一个轻松的中转站”。

  运营账号十有八九都发愁数据

  ■阿 也(中国纺织出版社科普部门营销编辑)

  我在小红书运营读书账号“Yeah”,有2条近20万观看量、点赞收藏上万的笔记,曾凭一条笔记涨粉500+。作为一个去中心化、能有效“种草”且正在飞速成长的平台,小红书适合出版社起新号以辅助日常营销工作。

  运营账号的人十有八九非常发愁数据,推文数据差的原因各异,优质内容并不能直接带来可观的平台数据。账号初期,即使只有两位数的阅读量,我也不会纠结原因,但当账号出现爆款、粉丝数增加,我开始有“偶像包袱”,思考怎样的标题、头图、内容才更吸引人,应该选用哪些话题,研究别人的爆款是如何打造出来的。我和许多读书博主谈论过这些问题,大家有同样的迷茫,爆款不知道“爆”在哪里,“扑街”不知道扑在哪里。由于实在摸不到平台命脉,只好选择每一篇都竭尽所能,尽力规避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发布后不因为数据而不停自我内耗。

  我做营销编辑时,常担心豆瓣书评人的内容质量、小红书博主笔记的数据、带货达人的销量情况,以及最重要的返评时间。转换身份做读书博主时,会J人属性爆发(MBTI16型人格测试中,J人更加有计划、有组织,追求条理),提前规划清楚阅读节奏、写书评的周期、发布书评的准确时间、汇总链接反馈给出版机构。在我看来,读书博主起码要做到内容不抄袭,不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出书评,不照搬出版机构给的资料包,实在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迟提交,而不是随便编几段文字糊弄编辑。

  出版机构与读书博主合作方面,大部分机构会选择“寄样书+纯佣”的合作方式,因为书籍利润相对大部分产品来说很薄;“基础合作费+寄样书+佣金”的合作方式,要么需要合作对象是头中部以上的博主,能保证一定销量,要么是推广出版机构投入了一定宣传经费的重点书,尽量避免做无效的营销动作。

  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目标合作,出版机构通过博主让书籍获得更大曝光、更高销量;博主通过出版机构实现“看书自由”、分销收入(或是合作费用)。期间会存在一些互相不理解之处,比如有些博主想合作不在新书推广期的图书;有些博主由于手中书过多,或其他自身问题,无法在约定期限内发布内容;有些出版机构在合作初期不提数据,但在合作后有一定数据要求;有的出版机构有多位对接人员,反复换人沟通等。两者之间没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或不满,要相互理解,毕竟双方都想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除非触碰到原则问题,比如博主收到书再未回复,出版社答应的样书或佣金体系变卦等,其他矛盾只是立场不同引发的问题。

  社科类图书最能引发话题讨论

  ■周冬宝(双螺旋图书营销编辑)

  我入行出版业两年有余,此前很久没有好好读过书了,为了解行业生态,我开始在B站做读书账号。经过一年的运营和分享,有1万多粉丝,单条视频播放量保持在几万到几十万,播放量最高的过百万,陆续有了广告收益,但都来自出版行业外。

  制作视频需要极高的热情,才能在每一期推广时都有新的感受和成长,制作的整体风格和水平才能逐渐成熟。但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避免,就是选书时无法完全根据兴趣选择。例如很多人喜欢推理小说,但小说类书评最难做,必须通读整本书,视频素材也不好拼凑;诗歌类很难写出亮眼的台本,文学内容不好把握评价分寸。由于社会评价方面的图书更容易引发话题讨论,我的视频逐渐偏向社科类图书,局限了选题范围。

  做内容创作者会感受到,出版物是最不适合做内容营销的产品。或许有人认为出版物作为内容输出的强载体,足够支撑起内容营销,但其实不然。出版物有滞后性,当读者看到相关内容时,与作者创作时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已有差距。很少有贯穿几代人,没有文化差异,存在于不同国家的话题。科学著作等较为专业的图书,有特定的受众群,不奉行销量为王的口号。当越来越多“注水书”出现在市场,只靠一两句营销语就骗来大批购买者时,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和信任会不断下降。

  据观察,图书出版方对博主的要求常常不符合市场实际。比如我之前接到的化妆品推广,给博主的广告费较高,对推广内容没有太硬性的要求,博主们可以在做自有内容时顺带推荐产品。但出版机构除了带货佣金之外,大多是图书置换合作,很难找到有带货能力的博主。大部分博主发布内容的传播效果有限,只有读者搜索相应书名时才能看到推荐,他们不像直播“大V”可以选品,一般只能得到一本书,分享内容必须是正面的,粉丝对账号的信任度会逐渐降低,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来看,读书博主很为难,出版机构营销编辑更为难。

  做读书账号是我的“理想国”

  ■卢 柏(新媒体运营、跨界读书博主)

  除了读书账号,我还运营着一个减肥账号督促自己健康生活。我不太希望同事知道我做博主,这更像是我的“理想国”。专业博主发帖子要考虑是否利他,能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或有效传达信息。涨粉快、数据好的博主通常来说不是最特立独行、有想法的一批人,而是比较“圆滑”,能迅速捕捉到平台群体情绪价值的。

  最初我做读书账号时,希望把阅读爱好做成副业,经过较长的一段迷茫和摇摆期后,我发现两者不可兼得。如果以盈利为目的,要确保点赞数和粉丝增长率,保证发推节奏和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甚至发一些夸张、“讨巧”的内容引流,不能全凭本心。

  或许和以往分享的内容有关,我的账号后台和评论区有大量想做或刚开始做读书博主的人咨询,让我帮助看账号运营方向等,我会劝他们以初心为重。喜欢看书就去分享,不要太看重点赞、收藏、粉丝量,以分享为目的,而不是转化、获利、炫耀,这样更符合读书博主和出版机构合作的生态。

  和出版机构“打交道”时,我主要选择感兴趣的新书,比如文学类图书;工具书或其他非文学类图书推广我一般会婉拒。由于我账号的特色是发布图书合集,如果出版机构规定必须单本合作,或合集中全部是同一家出的书,也没办法继续商量。体量小的读书博主和出版机构较少有金钱上的关联,主要是图书和推文置换,我还是希望依从心情选书。

  我的MBTI16型人格是ISTJ,属于规规矩矩的实干派,与其发鸡汤文不如务实地推荐几本好书。读书博主可能更适合N人(发散思维)或F人(情绪驱动),更加天马行空、敢于向前冲。

  作为图书编辑,我深知每本书从选题到出版的不易

  ■晓 禩(某出版机构图书编辑)

  我的本职工作是出版机构图书编辑,也在小红书运营账号“晓禩book思意”,账号总点赞收藏量3万多次,单条推文最高阅读量14万次,点赞近1万次。我没有把读书博主当作副业,也不强制自己“日更”,主要靠爱好驱动。

  我对很多类型的书感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散文、小说、漫画、心理类、专业类等图书推广都会接。我看书很快,发布一篇含拍照和修图的书评大概需要两小时,基本每周发布1~2篇。意料之外的是,发出后数据下降得很厉害,虽然更新频率变高,花的时间更长,但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后来我不再纠结数据和粉丝量,不让运营账号成为负担,开始陪孩子看童书,数据则更加惨淡。

  我学过营销,工作中从零开始运营过微博和公众号,了解这样的运营方式是不垂直、不专业的,不利于账号发展。因为粉丝数减少而约不到心仪书的合作推广,我有点遗憾,但还是想要过程愉悦,毕竟分享好内容才是目的。

  一般来说,出版机构对读书博主的要求主要是数据和销量两方面,以前小红书没有带货功能,很难衡量外溢流量对图书的带动作用,现在小红书博主粉丝数量在1000人以上就可以带货。目前常见的有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出版社营销编辑找博主约书评,多是垂类图书找到垂类博主,虽然费时但是效果有保证;二是在读书群约书评,营销编辑或读书群群主发资料,筛选博主数据后寄送图书、收集书评。第二种方式省时省力,不需要营销编辑催评,会有群主辅助,但数据只能“听天由命”,适合铺“量”。

  我作为图书编辑,知道每部书从选题到出版的不易,很珍惜图书,感恩每一次和出版机构的互相选择。但也观察到一些问题,比如读书博主不符合事实地编造内容、抄袭,到交评的约定日期却声称未收到书,密集更新不优质的内容,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书评等。我愿意相信大部分人做读书博主是真心喜欢图书,希望读书博主作为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领读人更加有坚守。

  说来惭愧,我的账号运营两年未实现盈利,主要是置换,和图书无关的硬广不会接,偶尔帮熟悉的编辑朋友们发一些签约但是没上市的图书推文。未来我打算继续“佛系”运营账号。

  读书和关注最新研究动态是专业需求

  ■士 为(中国史研究生)

  如今短视频盛行,图文阅读的空间却越来越小。我在微信公众号和小红书运营账号“历史书讯指南”,主要推荐史学作品。我从2024年1月起开始做账号,目前关注两个平台的读者有9000人左右,有篇小红书笔记收到1.6万次点赞收藏。当然大多时候是平淡的,书很难与流量挂钩。

  我做账号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喜欢买书、看书,有收集新书资讯的习惯;二是我本科和硕士皆为历史学专业,博士将继续攻读中国史学位,读书和关注最新研究动态是我的专业需求。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关注数据,时不时查看点赞、收藏和阅读量,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我的心情。公众号刚起步时,只有个位数阅读量,很让人发愁,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消耗。现在我告诉自己要调整心态,不要过于看重数据,要坚持初心和热情。

  很欣喜的是,找我的出版机构都是我早已关注的,且出版的图书质量过硬,比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出版品牌“大学问”、山西人民出版社社科历史类图书品牌“溯源”等。我接触的每位编辑老师都很随和,不会强求书评风格和内容,交流轻松愉快。我的账号基本没有盈利,最多的是微信公众号底部广告,不过每月几十元收入而已。

  正如历史学家王笛所说:“审视自己是否还有学术创造力的量度之一,就是看是否对新书还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愿望和好奇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好书因为没有得到推广而被埋没,非常可惜。每个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我愿意努力把更多好书推荐给读者,不仅为自己,也为给有相同爱好的人提供一些方便。

  新媒体运营经历对出版业求职有帮助

  ■当归大补汤(出版业求职者、跨界读书博主)

  2023年下半年,我临近毕业,密集参加了多家出版社的秋季校园招聘,也在江苏某家出版社实习,便开始在小红书分享面试心得和实习编辑日常。

  我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是美术学专业,是跨学科背景,我周围少有在出版机构工作的朋友。我做账号既是出于爱好,希望和更多出版行业求职者交流经验,弥补信息差。后来也发现新媒体运营经历对求职有帮助,出版机构越来越重视在互联网平台推广图书。

  刚做账号时,有前辈告诉我要做垂类,比如求职博主要一直发求职内容,才能持续不断吸引用户。但一旦停止求职,就不再有新素材,我迷茫的时候在想自己是不是“江郎才尽”了。由于我爱好比较广泛,后来试着把其他兴趣爱好写成推文,定位为跨界成长型杂食性博主。总结下来,我认为起号阶段确实要做垂类,内容分散的朋友圈式账号不足以吸引人,当积累到一定粉丝量时可尝试跨领域。

  与账号风格有关,我接到的广告也比较跨界,有出版社找到我推广求职职场类图书,接到过开心麻花的演出推广,目前正在谈美妆类推广合作。我曾联系过两家图书公司,或许因为他们对博主粉丝量等指标有考核标准,甚至不同意寄送样书,所谓合作需要我自己购买样书作推广。

  最近我在研究小红书带货,挂链接的推文和普通图文推文算法不同,挂链接后对变现率有更高要求,对于非刚需的图书产品来说,用户点击链接却不下单,会直接导致流量下降。目前我的解决办法是把图书放在小红书个人账号主页的小清单里,并在图文评论区引导粉丝下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视点
   第03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代言人
   第04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05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优案推介
   第06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集团产经
   第07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集团产经
   第08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09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0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指定书单
   第12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3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4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5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优案推介
   第16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7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8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19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20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21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2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2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24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25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优案推介
   第2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营销金案
   第2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发行精英
   第28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29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30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出版报道
   第31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出版报道
   第32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33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34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出版报道
   第35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出版报道
   第36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优案推介
   第37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38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世界出版
   第39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世界出版
   第40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41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42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读书博主
   第43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阅读推广
   第44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45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46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云南出版力量
   第47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云南出版力量
   第48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49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广告
   第50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百社联荐书单
   第52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优案推介
   第53版: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综合
   第54版:业者论坛
   第55版:精品精荐
   第56版:精品精荐
   第57版:中缝
   第58版:中缝
读书博主如何掌握流量密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特刊/读书博主42读书博主如何掌握流量密码? 2024-04-19 2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