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 未来版权贸易市场新趋势
谢源:AI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在版权贸易市场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它们的优势不仅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在于深入分析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以及在版权管理和营销策略的优化上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版权内容正跨越国界,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本土化的需求促使出版内容不仅要适应不同文化背景,还要满足各个市场的独特需求。版权内容的开发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介,跨媒体和跨平台的策略将成为常态,书籍被改编为电影、游戏或虚拟现实体验,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国际合作的深化促进了合资企业、合作出版项目和全球分销网络的形成。这种合作不仅加强了市场的渗透力,也丰富了内容的多样性。传播渠道的未来发展将打破传统出版形式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这种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流畅的内容获取体验,同时也为版权贸易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海外新媒体渠道的推广将成为版权贸易市场的重要战略阵地。通过这些渠道,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触达全球受众,推广内容,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品牌影响力。
陈雯:随着全球读者对电子书和数字内容需求的增加,数字版权市场将继续扩大。更多出版机构将转向开发电子书、音频书和其他数字格式产品,以满足现代读者的消费习惯。例如,《烈土千瞳》在日本市场的数字连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成功,为后续中文版起到了预热的传播效果。跨媒体整合。出版社需要进一步探索跨媒体整合,将书籍内容扩展到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通过强大的跨媒体推广,提升作品、作者和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球化合作。国际版权贸易将更加开放和深入,出版机构将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特别是在新兴市场。2023年,新星社成功开发了包括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版权合作方。这些合作显著扩大了国际市场,并提升了版权输出的种类和收入。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版权管理和交易将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和智能化工具,这将帮助出版机构更精准地进行版权定位、定价和市场分析,从而提升版权贸易的效率和收益。
杨定安:未来,国际化、数字化是发展的大趋势,版权贸易还将会是各出版社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外合作出版模式更趋于多元化,在传统的版权授权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组稿,充分发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外向型精品出版物。数字内容的授权也将继续增长,现阶段版权贸易主要还是以纸质图书翻译出版权利的授权为主,随着有声书、电子书等数字阅读方式的普及,以及数字阅读平台的兴起,市场对图书电子版权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为版权贸易提供了新的广阔发展空间。随着作品走出去渐成规模,国内出版社也在积极探索资本走出去的新途径,通过在海外设立分社、分支机构、合资公司等方式走进海外市场。
话题二 当下版权贸易工作中的难点有哪些
中青雄狮版权部:在版权引进方面,首先是盗版的问题,很多外版书在竞价时支付了高昂的预付金,但出版后很快就会有盗版出现,对图书销售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且维权之路艰难复杂。其次,版权竞价过于夸张,高出选题本身合理价值,给出版机构造成很大资金成本压力。再次,国际出版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出版和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国际读者的需求,传统出版利润下降,如何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也是面临很大挑战。国际出版是一项跨文化、跨市场、跨意识形态、跨体制的复杂工程,对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如何加大培养力度、留住国际出版专业人才,保证国际出版事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
陈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优质内容的版权费用不断上涨。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这对预算有限的出版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同时,偶发的资本市场“赚快钱”的行为,也会打破和伤害原本成熟而理智的版权贸易平衡,被资本运作推到虚高的版权报价,如果后续没有得到用心运营,往往会在不到一个出版周期的时间内回落,造成授权方和被授权方两败俱伤的局面。
市场预判和风险管理。版权交易需要出版机构具备敏锐的市场预判能力,准确评估引进或输出版权的市场潜力和风险。这需要结合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和数据支持,但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是一大挑战。例如,俄罗斯Eksmo和AST出版社引进了十几部“午夜文库”出品的华语原创推理小说,这些合作显著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但也需要精准的市场预判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