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现已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也是“全民阅读”的发展“土壤”——它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间,有政策指引,有行业推动,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全民阅读呈现新貌。
立法引领
全民阅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全国两会,邬书林等1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2013年3月,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正式启动,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立法规划项目。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至今“全民阅读”已连续9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2016年是“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变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2018年~2021年更回“倡导全民阅读”,2022年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从“倡导”到“大力推动”,再到“深入推进”,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
2016年12月25日,我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通过,时隔一天,12月27日,我国制定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2017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民阅读立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出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法律界定和一系列制度规范。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由此可见,全民阅读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从国家层面看,经过十年发展,全民阅读的顶层设计业已具备,并有加强之势。与此同时,全民阅读地方立法方兴未艾。2014年6月2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2015年1月1日,我国首部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正式实施。2015年3月1日,《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政府规章。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6月9日,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此外,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山西省、上海市等地也推出相关文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介绍,当前全国所有省份、数百个城市,都设立了城市阅读节或读书活动。他提到,“十三五”期间国家各级财政每年扶持全民阅读的投入数以百亿元计。其中包括,遍及全国所有行政村的6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大中小城市的3200家公共图书馆,12万家实体书店,以及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社区书屋、自动借书机、街头阅报栏,以及每年出版总数达20多万种的新书,都在构建我国全民阅读的文化版图。
精神指引
全民阅读需要各方合力
“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峁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时,讲起自己年轻时的插队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自己读书的经历,强调全民阅读的重要性。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肃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运用好读书活动这个载体,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并努力带动和影响各界别群众开展读书活动。两年来,全国政协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共建立96个读书群,34个界别的2104名全国政协委员登录网上“全国政协书院”读书、交流,发言量超过47万条、委员浏览量超过262万人次。
十年来,书香城市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上海市通过“上海书展”“上海读书节”“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市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做强“上海市促进全民阅读联盟”,共建书香社会、书香上海。其中,始创于1995年的上海读书节已举办24届,每年参与人数近千万,被誉为上海“学习型城市的标志项目、群众性文化的经典品牌”。2021年以来,山东省策划推出“百年百部”红色经典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并被列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四史”宣传教育方案,成功承办了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全省共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1万余场次,捐赠图书120万余册、码洋2000余万,参与人数11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每年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超过5000场次,参与群众近2000万人次,形成各地有品牌、行业有标杆、月月有活动、处处有书香的生动局面。此外,海南书香节、天府书展、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大会、青岛市全民阅读大会等品牌活动也都成为建设书香城市的有力抓手。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2014年4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24小时“全天候”运营模式,在全国引起轰动。4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的回信中,肯定了“24小时不打烊书店”,表示“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
行业推动
全民阅读服务千家万户
2022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较2020年的59.5%增长了0.2%,较2011年的53.9%增长了5.8%。其中,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中青年人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视频讲书”方式读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超过三成的成年国民养成了听书习惯,全民阅读品牌活动效应日渐凸显,基本满足成年国民对阅读活动的诉求。
全民阅读离不开专业引领。2014年~201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启动“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培养“阅读推广人”3000余人。2019年8月成立的“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2019年9月成立的“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以及2020年1月成立的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均持续推动了全民阅读深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出版机构也在助力全民阅读。2015年8月26日,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线上平台上线,其中包括“读书会”社交平台和“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号,前者线上注册用户数达百万。今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300余家文化机构,发起2022年“阅读一小时”阅读推广活动,近2.5万名读者参与,线下报名人数超过8000人。今年9月,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KEY-可以文化)发起“可以编辑陪你共读”快闪群共读活动。该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编辑部依据特定主题挑选1~2本好书,每周计划阅读进度,定期集中做共读分享。
十年里,图书馆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2014年,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的新闻受到关注。76岁的章楷(化名)出现在三楼专题文献区阅览室,他穿着旧衣服,踩着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用一根竹竿挑起2个塑料口袋,里面是塑料瓶。每次看书前,章楷会把手洗净,因为不想把书弄花。“看书前洗手的拾荒老人”走红后,杭州图书馆一度被网友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据《四川省图书馆暨全省公共图书馆2020年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四川省公共图书馆共206家,全省纸质文献总藏量达4456.2万册,免费开放数字数据库共计1005个,全省共有86家公共图书馆开放24小时借阅服务,阅览室坐席总数共计6.2万个。截至2020年底,全省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2432.3万人次,注册借阅读者总数达380.2万人。黑龙江省落实图书馆总分馆制,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3家,图书文献总藏量为2357万册,为社会提供了文献资源借阅、讲座展览、文献保护、读者培训等多项服务,全省图书馆年均流通人次达1130万,书刊文献外借人次达461万,图书馆已成为“书香龙江”建设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加速发展,喜马拉雅成为音频分享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崛起,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突起,涌现出一大批以阅读交流、图书解读、知识分享为核心的KOL(关键意见领袖),“罗辑思维”“樊登讲书”“戴建业老师”“都靓Amber”“意公子”是其中代表。
近年来,知识付费行业也为阅读带来了新体验。“得到”APP于2016年5月上线,2年后用户量超过2000万。2013年10月,樊登创办樊登读书会,截至2021年10月,“樊登读书”APP总注册人数突破5000万。此外,思南读书会、深圳读书会、太行山下读书会、吴晓波书友会、总裁读书会、慈怀读书会、陌上读书会等阅读组织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有几大群体的阅读需求备受关注,如老年人、中青年、少年儿童,尤其要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曾提交《关于在我国中小学开设阅读课的建议》的提案。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部编本语文教材凸显“读书为本,读书为要”的编写思想,阅读课进入课程表的期盼也在逐步实现。就像聂震宁说的那样,“全民阅读需要从娃娃抓起,书香社会的建设要实现持续推进,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书香校园的建设将会对全民阅读的发展起到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