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引进版 科技图书 翻译质量
○孙书妍
引进版科技图书出版是学术出版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科技类译著进入我国读者视野。但因这类图书专业性强,书稿中涉及大量科技术语,对译者的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的理解和转换能力要求较高。翻译是对图书的“二次创作”,如果译文晦涩难懂,甚至错漏百出,很多读者会宁愿读原著,也不想去读翻译成中文的译著。因此,做好引进版科技图书的翻译质量管理就成了赋予该书第二次生命的关键。
图书翻译质量管理分为过程中管理和翻译完成后管理。图书翻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等到翻译完成后才发现存在语句不通、术语混乱、理解偏颇等质量问题,为时已晚。此时,编辑要么反复退稿耽误出版实效,要么亲自上阵,逐段逐章与译者讨论修改译稿,无论哪种都是无奈之举。所以,在图书翻译过程中就做好质量管理,规范译前、译中翻译质量审查流程,对于加强引进版图书质量、缩短出版时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好译者是前提。选好译者是科技类译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出版社在遴选译者时要有多方面考量,可综合如下因素:一是译者擅长的专业领域。要想做好科技类图书翻译,译者的专业知识水平过关是最基本要求,译者对该学科的学习背景、是否曾参与写作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或著作,都是可以参考的要素。二是译者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能够充分理解原著内容,在原著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以免误导读者。三是译者要有较高的中文写作能力,能够把原著内容准确、严谨地表述出来,尽量使读者在阅读时感觉不到在读一部译著。四是译者要有较充裕的时间、较强的意愿来完成翻译。翻译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且能够胜任科技图书翻译的译者很少是专职翻译人员,大多都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出于兴趣和科研需要做相关专业图书翻译。这就需要编辑在最开始就了解译者可以用于翻译的时间和意愿,合理安排时间进度。如果是团队多人合作完成一本书的翻译,则必须先明确统稿人和统稿标准,防止术语翻译混乱,各说各话。
试译过程不可省。试译是考察译者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很多出版社实际做法中最易忽略,或者是出于情面不太方便直接向有多年专业领域学习研究背景的译者提出的要求。但在试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出版社和译者双方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试译发生在签署委托翻译合同之前,所以试译的文字量不宜多,可以根据图书整体篇幅确定一定页数,比如10~20页,最好选择翻译图书的前言、导言等概述全书内容的文字,可以了解译者对该书相关专业内容的把握程度。编辑应与译者确定试译交稿时间。试译交稿形式宜为一段英文原文下方接一段中文译文的格式,方便编辑对照阅读。
编辑审阅试译稿时,应对译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并给出示例,便于译者查改其他同类问题。如存在对译文理解上的不一致,应积极与译者共同讨论,听取译者意见。译者应根据编辑反馈的审阅结果,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修改。经修改后的试译稿应再次交编辑审阅后,如已达到翻译质量要求,则可着手全书翻译工作;如仍无法达到翻译质量要求,则应果断终止翻译工作。如果翻译难度较大,可适当支付少量费用。
如果图书内容专业性太强,编辑无法自行判断试译稿的翻译质量,可聘请相关专业专家进行审稿,给出书面审稿意见。
译前准备要做好。试译通过后,编辑应与译者签订委托翻译合同,约定翻译费标准和交稿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就可以开始自行翻译了,编辑应指导译者做好译前准备工作,就是为整个翻译过程“提纲挈领”,抓住统率全局的关键,主要包括:第一,制订翻译计划,细化翻译各阶段的具体时间表,如果是团队合作翻译,还应做好任务分工和统稿安排。第二,做好专业术语译名表,可以参考原著索引内容进行,或者直接先完成索引翻译,这一点对于团队合作翻译的图书尤为重要。科技类图书中常会出现某一专业术语在中国相关专业领域没有完全对应的中文翻译的情况,此时应尽量遵循国内专业学术界的阅读习惯,使用学科的专业化语言表述,尽量避免“自造新词”,如确存在国内学界尚未达成共识的专业词汇翻译,须在相关单词后加注外文原文。第三,对于原书不符合中文出版规范的内容,比如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内容、政治性问题、内容错误等,编辑应与译者商定处理办法。第四,编辑应向译者讲明关于度量衡、时间格式、人名地名、图片、地图、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的翻译要求,确保译文的表述规范。可以给译者提供《科技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学术出版规范 中文译著》CY/T 123—2015等资料作为参考。
中期审稿做扎实。中期审稿不仅可以审查翻译质量,更有利于把控翻译进度,督促译者按照计划完成翻译工作。编辑应事先与译者约定提交中期译稿的具体时间。中期审稿的范围可为全书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译文。编辑应对照原著认真审阅中期译稿,针对译文的体例格式、准确性、语言流畅性、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名词术语规范、量和单位的翻译规范等问题及时向译者提出修改意见,以确保最终的交稿质量。
科技类图书翻译难度大,通常时间较长,有时甚至需要一两年时间,译者多是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兼顾翻译,很容易出现一时懈怠。在译稿的翻译过程中,编辑要做好项目统筹,与译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跟进翻译进度。同时,综合考虑图书内容时效、版权引进合同期限等因素合理安排出版计划。对于专业性强或者重大出版项目,还要安排专家对译稿进行专业审阅,对译文的正确性、专业性作出评价,最好给出翔实的修改意见,确保出版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