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9月22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总结其理论创新成果及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栾国栋,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0余位知名学者与专家出席研讨会。吉林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迟宪良、社长金江红、总编辑李国宏、副总编辑李荣茂参会。
《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一书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孙正聿所著,是吉林大学出版社策划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研究书系”开篇之作。据悉,该书在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首发,上市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 致 辞
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
郭义强指出,《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出版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也是对学术出版的一次重要贡献。孙正聿在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基础上,着力探索了“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集中概括了“守正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具体阐述了“照亮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智慧,深入探讨了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使命担当”,努力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他在肯定该书多方面价值的同时,也针对加强通俗理论作品出版、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优化产品形态让学术作品走进大众等方面提出建议。
郝振省表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大家齐聚一堂研讨《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很有价值和意义,也正当其时。这本厚重的哲学学术著作,生动深入地探索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系统阐述了怎样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怎样提炼原创性、知识性的概念并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更为深入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情况。该书既是利用理论思维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动教材,也是哲学理论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的扛鼎之作。他强调,要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让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的作者和优秀编辑携手共进,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与实践,为时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栾国栋指出,《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出版,对推进我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吉林大学出版社继续深入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丛书建设,力争多出版优秀出版物,打造时代精品,传承优秀文化,进一步推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韩喜平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是吉林大学引以为傲的闪亮名片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以孙正聿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师生潜心研究、传承创新、接续前行,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用理论照亮现实》将进一步提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对我国构建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研 讨
用现实活化理论
用理论照亮现实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研讨,共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郭湛表示,孙正聿教授的著作概括阐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重大和迫切的,也是复杂和艰巨的。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逻辑问题,也需要在今后历史的发展和创造中不断解决。这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南湜细读孙正聿教授的《用理论照亮现实》后,认为其中贯穿着一条体系性的主导线索,那便是其书名所昭示的“用理论照亮现实”,而这一主导思想可以用三个命题或三句话来表达:第一是“回到现实实践”,第二是“回到现实实践智慧”,第三是“回到中国式现实实践智慧”。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表示,从这本书中,既看到孙正聿教授在不同时期独特的理论思考和研究重点,也看到他在新时期的许多新的理论创造,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所提出的一些方法论意见,非常具有启示性意义。该书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鲜活的理论阐释”“深刻的哲学创建”“强烈的使命担当”四个特点,将鲜明的政治性、严谨的学术性、思想的深刻性、研究的前沿性、表达的生动性熔为一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部精品力作。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耕提到,《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每代学者都有其责任和使命,当代学者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以马克思著作为理论依据,以当代现实为基础去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胡海波在会上谈起亦师亦友的学兄孙正聿时表示,孙正聿教授始终把自己的哲学研究与学术著述,紧密地和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实践同思想理论联系起来,在哲学研究、哲学教育与哲学著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用理论照亮现实》以其独特的哲学目光和理论视域,集中地体现出孙正聿教授研究这一主题的理论思维与哲学思想。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盾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困难的部分。孙正聿教授的这本新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角度,系统回顾了他本人曾经关注过的一系列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解释了这些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系统理解。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仰海峰认为,《用理论照亮现实》中,孙正聿教授将中国哲学思想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自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全球化时代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逻辑等几个重要的问题融通在一起。这也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时必须容纳进来的问题。该书是一部集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一体的创造性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臧峰宇表示,“用理论照亮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鲜明写照,是由厚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激活面向现实的问题意识共同成就的,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中得到深刻体现。他认为,该书呈现了“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主体性自觉探讨了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使命担当”,展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以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相关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向东认为,《用理论照亮现实》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题,在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基础上,深刻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导向”的理论思维、“守正创新”的研究范式、“照亮现实”的实践智慧、构建当代哲学体系的使命担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主张,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理解,深化了建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前提性思考。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夏莹提到,哲学和时代的精神实际上不仅是思维与现实如何统一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需要强大的实践智慧和实践理论的一个操作过程。对于这个操作过程的研究,像孙正聿教授的著作这样既有清晰的原则高度,又有实践操作举例的,可以说并不多见。孙正聿教授的理论著作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哲学,教给学界后辈如何将哲学做成真实、鲜活的东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丹在题为“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构建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发言中表示,构建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对于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至关重要。孙正聿教授在其著作《用理论照亮现实》中,通过实践视角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百年来的探索历程、理论思维、研究范式及实践智慧,为创建这一自主知识体系进行了原理性概括,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王海锋以“在‘哲学史’的坐标系中看《用理论照亮现实》的示范意义”为题发言,他从“站在宏观的‘哲学史’坐标系中看”“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坐标系中看”和“站在微观的‘孙正聿哲学思想史’的坐标系看”这三个维度阐述自己对《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的理解。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庆丰在研讨会上指出,《用理论照亮现实》可以说是一个“路标”,指引了一种新的哲学形式和哲学形态。这部著作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四个关键性要素:民族自我意识的理论觉醒,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表征,中华民族自己的实践智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使命。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曲红梅认为,《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进行系统阐释的标志性著作,彰显了当代中国学人的使命担当。对于一种文化而言,理论自信主要表现在参与世界性讨论时有自己基于自身实践的独特声音,并且是有力的、可理解性的声音。她期望未来通过将该书学术外译“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白刚在研讨会上谈到了阅读孙正聿教授新书后的感受——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并从“提升理论思维”“凝练学术命题”“坚持有理讲理”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福生从两个方面概括自己阅读《用理论照亮现实》的感受:一是始于学术,终于学养;二是孙正聿教授笔下有人民、心中有大爱。
● 作者谈
该书作者孙正聿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他提到,我们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这是他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也是对“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解。孙正聿教授对“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作出了具体解读:“用理论照亮现实”的本质在于“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现实活化理论”的作用和使命是“用理论照亮现实”。他强调,哲学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问题,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承担的新的文化使命,也是这本书的应有之义。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此次研讨会致辞环节由金江红社长主持,研讨环节分别由《新华文摘》副总编辑王善超、《中国社会科学》编辑王志强主持。
韩喜平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吉林大学作为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以孙正聿教授为代表的吉大学者的带领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吉林大学出版社也将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作品,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的机会。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家纷纷表示,《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供了典范,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学者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内涵的理解,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