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珊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
一直很喜欢贝壳,作为一个从小就在海边长大的女孩,对于赶海拾贝无比热衷。小时候,喜欢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好像每收集一个贝壳,就离心中的梦更近一步。
这个国庆,我来到北京朝阳合生汇参加了CCC 北京国际贝壳展,听说今年的贝壳市集,是北京国际贝壳展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之前参加过一次贝展,没想到这次的CCC 北京国际贝壳展展商数量更多、贝壳种类更丰富、活动形式更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来自中国、印度、葡萄牙、阿根廷、意大利、菲律宾、莫桑比克、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带着这些美丽又可爱的贝壳前来参展,他们友好的笑容,让我深受震撼、记忆犹新。
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珍贵展品,全部都是纯天然标本,保留着它们天然的模样,许许多多我见过的、没见过的贝壳,令我目不暇接。这自然界赐予人类的美妙珍品,让我不得不感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在贝展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不但外表美丽、相当罕见,还有非常高研究价值的贝壳,这些平时可能都要去博物馆才能看到的珍品,而在贝展上,我们竟然可以摸一摸,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别样的触感、细腻的纹路,让我为之惊叹。
除了贝壳,现场还有琳琅满目的手作,皮雕、钩织、摆件、贝壳画等应有尽有,这些精雕细琢的工艺品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
这次来贝展参观,除了各种琳琅满目的贝壳和标本让我大饱眼福,我还在此次贝展科普讲座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贝壳的科学知识,意犹未尽。
作为一名科普图书编辑、贝壳的资深爱好者,这个假期阅读了《DK贝壳》一书,对于喜欢收藏贝壳的我来说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儿时手里捧着的那些不知名的绚丽贝壳,如今可以一一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作为“DK博物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全世界500多种贝壳,配有600余幅彩色照片,使读者能轻松掌握鉴别各种贝壳的方法。书中收录的每种贝壳均有精美的实拍插图、详细的文字叙述,向贝壳爱好者系统介绍了贝壳的形态、分类、分布、采集和收藏方面的知识,书后还附有简明扼要的专有名词解释。
之前,我对贝壳的分类一窍不通,完全是由于贝壳好看的外表迷上的,但是看了科普书之后才发觉,原来贝壳的种类那么丰富,每一种类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习性,它们的名字也是那么的奇妙。可以说,这是我了解贝类的第一本书,我也将它作为我的入门贝壳图鉴,阅读时,就像在贝壳博物馆里遨游。之前就买过老版本的《DK贝壳》,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内容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包括贝类的物种名、地域分布以及书中的小目录部分,为读者呈现出当下最新的贝壳分类体系。与旧版的《DK贝壳》对比,这本书在原版的基础上,结合过去几十年的新数据、新变化进行更新,一方面是对经典的致敬,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书中还采用了中国大陆的科学命名方式将各种贝类的中文正名进行翻译,还有严谨的译者注。
这个假期真的很充实,不仅在书中学习了贝壳的特征习性,更近距离地看到了奇妙的贝壳,有机会,还要去即将到来的天津国际贝展大饱眼福,再赴一场与贝壳的奇妙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