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生活美食编辑部主任)
几年前,菜谱书还被列为即将消失的图书品类,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推出了《大师的菜 地道川菜》《再忙也要好好吃饭》《四季有味(曾黎的私房食单)》等畅销品种。回顾这几年的出版之路,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改革”,只有敢于打破传统出版的依赖路径,才有可能开拓新的发展局面。
变革作者开发途径
与其抱着产品找销路,为什么不能从产品的源头解决销路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尝试着从新媒体渠道寻找有影响力的达人作者,特别是有带货能力的达人。2021年,我从B站发掘了头部UP主“大师的菜”,这是一个全网拥有千万粉丝的优质美食文化博主。经过与该团队近2两年的沟通、磨合,将散落在一个个短视频中的内容重新加以梳理、规划、调整、组合,最终形成了有骨有肉、条理分明的《大师的菜 地道川菜》。2023年7月,这本书上市当天仅抖音渠道就卖掉了1700多册,全网单日成交额破20万元,上市50天调拨2万册,迅速登上了抖音饮食文化书籍爆款榜。
此后,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都成了我们这个团队挖掘作者的宝库。今年我们推出的新书《再忙也要好好吃饭》,作者就是小红书上的手绘美食创作者,拥有17.5万粉丝。这本书上市3个月,销量就达到了3万册。借助作者引爆的流量,出版社能够更轻松地撬动平台资源、渠道资源。可以说,这些新的畅销品种的产生,与我们革新了作者开发方式是分不开的。
革新营销方式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宣发,是撒网式的,投入成本高,效果却无法追踪。现在,我们更加注重新媒体渠道的宣发投放,直接触达目标客户,更加精准,效果也能即刻显现。
仍以《再忙也要好好吃饭》为例,在图书上市前的一个月,我们就和作者开展营销沟通会,共同确立营销方案。图书上市当天,作者在自己的自媒体号上投放带货短视频,出版社也会拿出专门的经费投流。
接下来,出版社拿出几十册至上百册不等的样书,寄给抖音、小红书上与生活美食相关的自媒体达人,有的达人可以带货,有的达人可以宣传种草,将我们的饮食垂类自媒体达人矩阵充分地调动起来。
除了线上营销,我们也会组织线下活动,例如新书签售、读者见面会等,线下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造势,也是为线上营销提供话题和素材。
这些营销动作都实实在在转化成了销量,这也是我们变革了营销模式带来的成果。
调整编辑培养方向
推动纸数融合发展
过去,我们更加注重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内容加工能力。但是现在,由于编辑开发的新媒体作者本身也是营销的渠道,使得编辑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了图书上市后的宣传营销过程,逐步改变了过去只知策划选题、编排内容的固有思维,具备了将前端生产与后端营销综合考量、追踪图书生产销售全流程的产品经理的素质。
在开发纸质图书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数字资源的积累。除了多年来积累的上万道美食图文内容,我们还自主开发了200余条美食制作短视频,十余部有声书及音频课。这些数字内容的开发、积累,已经逐步构建起了美食板块的数字资源库。
依托这个数字资源库,2021年,我们与“京东生鲜”合作,为京东生鲜频道提供了上千道线上食谱;2022年,我们与“下厨房”APP合作,开发了“减脂餐”项目,为“下厨房”会员提供了科学靠谱的减脂饮食指导。这些数字产品的开发,为出版社创收了数十万元。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在出版中的应用,未来这些数字资源必能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产生更多的收益。
虽然生活图书的市场份额小,但近两年,生活图书,包括美食图书的码洋规模开始呈现正向增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然是推动生活图书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坚信,好的内容永远有市场,变化的可能是生产方式、内容载体、营销发行方式等,但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坚持改革、拥抱变化,美食图书板块仍会再次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