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 楠(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业务秘书) 姜晓云(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徐 洁(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2024年3月,江苏省高校图工委正式启动“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统计与决策服务系统平台”2023年度数据填报工作。截至5月31日,江苏省56所本科院校馆、50所高职高专院校馆和15所独立学院馆参与填报。《202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以2023年基础数据为来源,从馆舍设施、经费保障、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人力资源、学术研究等方面,较详细地呈现2023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面貌。
馆舍空间建设持续推进
馆舍空间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基础。随着读者人数的增加,江苏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争取更多的空间,另一方面重视空间布局优化。2023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填报馆共有持证读者251.69万人,馆均2.08万人,较之前呈稳步增长状态。2023年,56所本科院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225785.07平方米,同比新增121679.48平方米。馆舍面积增加明显的主要原因,除了此次统计新增2所本科院校外,主要在于有些高校启用了新图书馆,特别是新建校区的图书馆。2023年,有10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填报了在建馆舍,总面积215610.00平方米。可以预见,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在未来几年仍呈持续增长态势。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江苏高校图书馆馆均建筑面积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对于面积不足且生均面积不达标的图书馆,尤其是“双一流”高校馆,改善馆舍布局和拓展空间成为紧迫任务。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重视对现有馆舍的空间再造,特别是主题文化空间的改造,以满足读者的新需求。随着新馆建设和空间再造的推进,江苏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空间服务能力提升明显。数据显示,江苏高校图书馆在馆舍设施、阅览座位、设备系统及资料室等空间设施建设方面,正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迈进。图书馆普遍配备了个人电脑、复印机、扫描仪,以支持读者的数字学习和研究需求,并且大部分图书馆配备了自助服务设备如自助借还机、24小时还书机、电子读报机、电子书借阅机等,部分图书馆配置了3D打印机、智能电子钢琴、智能音乐赏析、阅读亭等设施,有些图书馆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有趣的阅读氛围。现代化多元融合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和研究体验。
快速进入数字化转型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江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逐渐形成以电子资源为主的态势。在资源建设方面,2023年相较于2022年,本科院校的纸质图书订购量及纸质报刊合订本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此相对,电子资源订购馆均数量和总数,在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统计中,都呈现增加趋势。数据分析显示,56所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平均值较2022年减少了4.3%,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在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同时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本科院校馆年度支出经费和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开始有所减少,连续几年的稳步上升趋势不再能够持续,其中电子资源购置经费的上升趋势也因总经费减少的影响转而向下。2023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集团联合采购资源共41个,较2018年增长近30%。其中,使用江苏省教育厅下拨经费进行补助、买断的数据库有6个,有效提升了全省高校图书馆中外文资源的保障力度。
江苏高校图书馆正在快速进入数字化转型期。与2022年相比,2023年升级“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图书馆增长了近10%,逐步实现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同步检索。2017~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刊外借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馆均外借量由2017年度9.82万册降至2023年度3.40万册。以电子期刊、数据库、书籍和线上学术资源等为主的电子资源经费支出逐年上升。2023年,108所图书馆勾选了“服务设备”中的智能设备统一名称项,勾选了其中5种及以上选项的有60所,占填报馆的55.56%,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盘点机器人、咨询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也纷纷走进高校图书馆。为体现全省高校图书馆新发展和新趋势,此次填报工作在原有统计指标的基础上,I6服务设备中增加RFID选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得到了各馆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阅读推广活动快速推进
2017至2023年期间,江苏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等相关阅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2023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阅读活动共计4177次,馆均38次,相比2017年2353次,馆均27次,有明显提升。
江苏省高校图工委高度重视阅读推广活动,2023年4月在全省范围内首创江苏省凤凰读书节,带动全省大学生阅读活动,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9月22日,“悦读·苏香”暨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精品案例交流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省高校150多位图书馆馆长、馆员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表彰了10名江苏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馆长/书记”、29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馆员”和48个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案例”。通过全省优秀阅读推广案例的交流平台,为推动全省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注入动力和活力。
努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教育部对“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任务提出要求,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积极应对,不断优化服务,支撑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服务。江苏高校图书馆逐步建立图书馆、学院、学校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图书馆对管理决策和学科建设的参谋助手作用。为进一步加大全省高校图书馆在查收查引、科技查新、专利检索分析服务领域的合作力度,JALIS管理中心协调建立了“江苏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与专利分析”统一平台,整合省内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提高服务效能。2023年,36所填报馆填报科技查新服务有效统计数据,共计开展科技查新服务8247笔;45所填报馆提供查收查引服务有效数据,共计4.64万笔,较往年显著增加,信息素养类讲座的数量较之前稳步上升。江苏高校图书馆依托15个教育部查新工作站,为江苏地区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专业优质的情报咨询服务。
自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首次联合开展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以来,江苏共有10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包括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第一批20个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中国矿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报送的“瞄定医工结合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案例成功入选。5月29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公布了首批江苏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名单,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等10家单位入选。江苏高校图书馆在服务高质发展方面,正在不断开拓新的疆域。
高素质队伍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馆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同时要求“必须有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数量应达到20%,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数量应达到20%,与本校主体专业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数量应达到60%”。2023年,江苏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学历构成明显优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为90.24%,硕士及以上学历馆员占50.45%,相较2018年硕士及以上学历馆员占36%,有显著提高。2023年副高以上职称馆员及专业馆员占比较2022年也有所提升。但由于受到减编、退休、流出等因素影响,江苏高校图书馆每年新进人员数量明显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梯队建设。2017~2023年的5年数据总体来看,正式职工馆均人数逐年下降,40~49岁年龄段馆员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由于高校扩招,读者数逐年攀升,馆员人数又处于递减状态,给事业良性发展带来挑战。
在学术研究领域,2023年江苏高校图书馆馆员共出版专著19种,发表629篇学术论文,其中189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立项38项,较2022年增加了1.24倍。数据显示,江苏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学术研究和项目开发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相较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具有学术服务、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到来,对馆员的情报服务、数据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保障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