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革命文献《资本论》

  1938年国内最早的《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它的出版代表着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一次巨大突破。本文详述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革命文献《资本论》背后的故事。

  ■戴  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

  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其前身可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在编写《南京大学藏民国珍本图录》过程中,对馆藏革命文献进行挖掘梳理,以此为契机发现一批革命文献,其中1938年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因其背后不平凡的收藏经历显得更加珍贵。此版《资本论》由已故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毓骅于20世纪90年代末捐赠给南京大学法学院,后经时任校长蒋树声协调,交由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保管。

  《资本论》每卷的题名页上均有赠者手书“赠南京大学法学院”“王毓骅一九三九年购于麦伦中学”“曾躲过日军搜检”的字样和姓名章。第三卷上水渍明显。“王毓骅一九三九年购于麦伦中学”的字样推测是青年王毓骅在1939年购书时留下,而“赠南京大学法学院”“曾躲过日军搜检”的字样推测是老年王毓骅在捐赠时留下。这几段笔迹虽为同一人手书,却跨越了半个世纪,经历了战火和时代变迁,在字迹上颇有差别。

  王毓骅1923年出生于江苏崇明,国际法学家。上海麦伦中学高中部毕业。1941年,升入沪江大学政治系攻读,翌年进入东吴大学,申请选修法学。1945年获沪江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46年获东吴大学法学学士位。同年,王毓骅远渡美国求学,1949年,王毓骅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法学院完成学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王毓骅果断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机会,选择归国报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毓骅先后执教于沪江大学、南京四中、南京大学法学院。曾参与审定《元照英美法词典》。

  题赠中提到的麦伦中学,是一所坐落于上海,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也是一所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进步中学。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英国教会在上海开办的麦伦书院。1927年中国收回教育权运动后,改名为私立麦伦中学,聘请夏晋麟博士担任首任华人校长,学制为初、高中三三制。左翼进步人士沈体兰自1931年9月起,长期担任该校校长。沈以培养“有爱国精神与爱国能力之公民”为办校宗旨,将马克思生日5月5日定为校庆日。沈推行民主的办校理念,聘请一批学识渊博的进步人士来校任教,陈望道、田汉、黄炎培等就曾来校演讲。担任过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刘晓就曾以林庚汉的化名到麦伦中学执教。他在任教期间,向师生们传授进步思想,建立了麦伦中学校中共支部,又完成了上海地下党的重建工作。麦伦中学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成为上海中学生运动的一支重要的进步力量,积极参加各项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淞沪战争时校舍被炸,学校随后迁入租界武定路继续办学。1941年,随着租界沦陷,学校停止办学。直到1945年,迁回原址继续办学,后改称继光中学。

  王毓骅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的学习在初中时因遭到日本侵略军上海战争而受到影响。初三阶段颠沛流离,时断时续,曾借读崇明县立初级中学,又逃亡到上海,初期只短期就读于惠灵中学,直到在上海租界(当时被称为‘孤岛’)定下来,才续上高中考入麦伦高中部。上海麦伦中学的学生生活是我一生的关键。”王毓骅自述中的“孤岛”指抗战时期尚未被日寇占领的上海公共租界,维持时间段为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上海租界截止。这一时期的租界四面沦陷,犹如海上孤岛,故而得名。在这片“孤岛”上,一批拥有进步思想的文化工作者,在我党的领导下,以或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出版发行大量进步书刊,发起多种形式的抗日文艺活动,成为中国抗战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孤岛”文学,与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活动遥相呼应。上海“孤岛”文学在戏剧、小说等方面成绩斐然,像剧作家阿英的《碧血花》、斯诺的《西行漫记》、许广平等人组织出版的《鲁迅全集》,在这段时间内相继问世。王毓骅在1939年买下的这套《资本论》,正是在“孤岛”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从王毓骅的自述中不难推出,1938年至1941年间,他在“孤岛”中的麦伦中学高中部度过了相对平静的求学时光,接触到大量进步书刊和革命思想。其间,作为学生会会长的王毓骅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加入上海学生界抗日救亡协会(简称“学协”)执委会。“执委会有两次会议就在王毓骅家召开,其母还为他们做饭、守门、警戒。”

  近代中国因贫弱而屡遭侵略的残酷现实,使王毓骅早早地就树立了崇高的治学报国、为国效命的信念。他曾在采访中说:  “1941年夏我从麦伦中学毕业,考入沪江大学……我因深深地感到国家贫弱屡受侵略,国耻重重所以选择了政治系。”高中毕业后,王毓骅升入沪江大学政治系学习,翌年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专业。东吴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15,为近代国内高校系统地讲授英美法之肇始,被誉为我国近代法学人才的摇篮。王毓骅大学毕业后选择赴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获印第安那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王毓骅学成后心系祖国,毅然决然放弃留美的大好机会,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投身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20世纪80年代,王毓骅作为当时江苏仅有的两位法学博士之一,调入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之后一直潜心于国际法的教研工作和中外国际法的学术交流。著有论文《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法渊源的实践观》《条约法上的情势变迁原则》等,参与编写《国际法教程》一书。1998年,从教学岗位上退休的王毓骅以75岁的高龄,开始无偿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审定工作,负责字母C、D、L、M、S部分的词条。虽然王毓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可以乐观豁达地面对一切。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提供了人类正确认识社会及其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的科学理论基础,它提供了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它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理论基础”。时隔80余载,《资本论》中文全译本仍在不断发行传播,其蕴含的红色精神依旧熠熠生辉。从南京大学馆藏《资本论》背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高校图书馆在做好革命文献原生性保护工作的同时,要深度挖掘革命文献背后的故事,力求为读者还原历史真相,让文献“活起来”,更好地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集团产经
   第04版:综合
   第05版:2024天府书展专刊
   第06版:2024天府书展专刊
   第07版:2024天府书展专刊
   第08版:出版报道
   第09版:广告
   第10版:武汉书展暨第19届华中图书交易会专版
   第11版:武汉书展暨第19届华中图书交易会专版
   第12版:资讯
   第13版:世界出版
   第14版:融合出版
   第15版:精品精荐
   第16版:业者论坛
   第17版:中国编客
   第18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9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20版:中国编客/特训营精编
   第2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22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3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2024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6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7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8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9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0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1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2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3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4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5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6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7版:中缝
   第38版:中缝
南京大学图书馆藏革命文献《资本论》
加快构建江苏高校文献资源建设新发展格局
江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转型与挑战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28南京大学图书馆藏革命文献《资本论》 2024-10-11 2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