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图书馆
与国内诸多高校图书馆一样,东南大学图书馆也紧密围绕学校的核心使命与根本目标,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始终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发展为动力,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主动融入教学与科研过程,充分发挥其作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构建完整信息资源保障和获取体系
打造全媒体“文献信息中心”
建成了包含理学、工学、文学、医学等13大学科门类的多元化、多格式、多载体且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体系,显著提升了文献保障的“能级”。为确保核心文献资源的安全,建立了长效稳定的文献保障机制。紧密围绕学校一流学科、交叉学科及新兴学科的布局,补足了多种学术数据库并新引进了资源,一流学科的外文核心期刊文献保障率达到了88.6%以上。
在“藏用结合、读者导向、动态平衡、特色彰显”的馆藏发展策略指引下,对文献资源经费进行了结构化调整,灵活调整采购策略,以合理分配经费并提高使用效益。完善了电子资源的分类评价体系,并优化了电子资源的采购流程。通过持续实施“纸质图书质量提升工程”,结合读者使用数据、多源信息分析以及“读者选购、图书馆支付”、外文原版书展、教授推荐图书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馆藏的质量。
建立了新书通报平台,优化了资源的揭示和导航功能,提高了新购纸质图书的可见度和可获取性。同时,加强了特色文献的整理与展示,持续推进“工学教育文献中心”的建设,并建成了“教育百年、材启未来——东南大学教材发展探迹”展厅。
通过开展文献资源的重组与导航,提升了馆藏资源的可发现性,整理了“开放存取”资源,并集成了CALIS、CASHL、CADAL等资源,扩大了虚拟馆藏的范围。充分发挥“东南大学文献资源建设咨询专家组”的咨询作用,使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此外,还指导了全校16个院系资料室的资源建设,全面调研了院系资料室的运行情况,并制定了“东南大学院系资料室运行管理方案”,逐步构建起信息更畅通、服务时间更长、服务地点更多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重新定义馆舍空间价值
建设“学习支持中心”
近年来,已成功完成了分3期的馆舍改造与升级,涉及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的藏书借阅空间向集学习、社交、体验、展示、创新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转型。
在门厅区域,我们依托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亲笔书写的东南大学校歌书法作品,精心设计了“东南大学校歌”主题墙。展览中心成为了全校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展示窗口,举办过“旅欧画录——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等70余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未来学习中心设置了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开放式培训教室、VR体验区、录课教室、追光剧场等特色空间,共同构建了一个学习研究协同创新的场景。
图书馆依托各类特色空间和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组建了教学支持馆员服务团队,并围绕学校的“三制五化”育人模式,重点打造了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通识教育拓展平台、创造性学习支持平台,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聚焦“双一流”
建设“科研支持中心”
作为在国内高校率先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并开展学科服务的图书馆之一,东南大学图书馆在持续优化检索咨询、科技查新、定题服务、专题培训等传统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推行了“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学校人才工程项目,通过建立本校学者档案,利用TDA等学科工具,为全校超过500名教授提供了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切实践行了“一流人才、一流学科”的科研支持理念。
率先成立了“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团队,并在图书馆门户网站上特设了“双一流”服务专区,面向全校,推出了“院系服务清单”,内容涵盖文献资源、信息咨询、空间资源等六大板块,共计26项服务。通过学科快报推送、学科情报前瞻等服务手段,实施“走进院系、融入学科、嵌入研究”的学科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的科研支持新路径,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情报价值与智库作用。
2020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的正式授牌,成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2021年起,连续4年举办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范围和社会影响逐年扩大,该案例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第二批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优秀案例。
打造高品质育人文化服务阵地
建设“文化东图”
以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发力点”,不断完善阅读保障机制,丰富阅读激励措施,致力于营造充满书香的校园氛围。建立健全书香校园建设和阅读活动组织体系及激励机制,组建了由“专家顾问+图书馆员+专业教师+学生领航员”构成的多元化阅读推广团队,并设立了“问鼎”奖教(学)金,以表彰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师生。
为了扩大书香校园建设的影响,我们不断丰富阅读精品的供给,提升活动的质量。在日常活动中,以各类书展、读书沙龙、精读导读、讲座等为基础,同时结合重要的时间节点,举办“两月两季”系列主题活动。重点打造了“鸿声东南”“东图师说”等阅读文化品牌。
在宣传推广与成果固化方面,连续出版了阅读文化育人丛书“书架上的指南针”及馆办刊物《书乐园》,以巩固阅读推广的成果。同时,夯实了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点”,升级了新型优质的阅读空间。在学生宿舍区,如“健雄书院”“秉文书院”等,我们建设了“舍区”图书馆,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充分挖掘和利用馆藏的红色资源,营造了“学习书房”和“中国精神长廊”等特色主题阅读空间,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育人工作。
成立了“东南大学图书馆青年阅读研究中心”,并成功申报了10余项阅读推广类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发表了30余篇相关的论文著作。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影响力正在逐年提升。特别是新生入馆教育项目“爱上图书馆·环游探秘”,更是荣获了2022年IFLA国际图书馆营销奖。
构建图书馆数智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东图”
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开发的“东南大学图书馆智能咨询系统”集馆藏咨询、智能推送、业务办理引导、问答生成、文献检索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了Web端、移动端、实体机器人端的全方位智能咨询服务体系,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查询与咨询需求。
推出的“电子签章”功能,使读者能够更快捷地获得“引证报告”的确认授权,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用户少跑腿”的便捷服务。同时,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如“我的图书馆”“查收查引”等,也已成功对接到“数智东南”数字校园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全面升级了门禁和借阅系统,全馆已实现出入馆刷卡和人脸识别功能。
2021年,成立了“东南大学图书馆数据研究中心”,并与相关公司联合研发了“科学数据平台”。该平台能够逐步实现科研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处理,对多元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并生成结构化、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报告。这一平台在学校战略布局、科研发展动态监测、职能部门科研管理以及科研人员科学研究跟踪等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以数据赋能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创新典范。
积极参与了“东南大学学生综合服务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用户画像,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近年来,我们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以及聘用评价机制,成功构建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科背景丰富、业务能力出众的专业馆员队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馆员占比高达76.7%,彰显了我们的团队实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我们强化了新馆员的轮岗锻炼,另一方面,举办馆员沙龙、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业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同时成立了“东南大学图书馆数据研究中心”和“东南大学图书馆青年阅读中心”。近10年,我馆共承担了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发表百余篇CSSCI/SSCI期刊论文。
为了丰富和拓展馆员的知识体系及专业视野,积极鼓励馆员参加业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组建了一支由300余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学生助理馆员队伍,不仅协助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充分发挥他们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东南大学图书馆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竭尽全力为学校领军人才培养与“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持、为高校图书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