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见光影”从文本到影像的立体化阅读活动
东南大学图书馆
徐晓艳 裴锋 李至楠 蒋辰 杨映雪 卢欣宇 洪诚
东南大学图书馆“阅见光影”立体化阅读活动是以当代大学生阅读特点为基础,契合其多样态阅读习惯,开展的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本活动于2023年读书节期间启动,并形成品牌,于每年读书节期间举办,活动以李文正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追光剧场”和线上交流社群为主要活动空间,改变了传统以单一平面阅读为主的阅读方式,通过视听化的影像阅读、延伸式的文本阅读、沉浸式的经典诵读、互动式的社群交流,以及激励式的成果输出,从多维度实现对学生的阅读熏陶,让读者在文字与光影中启发思想与智慧,表达阅读感受,使大学生在文化与美的浸润中,实现阅读与成长的高质量协调发展。活动形式上多样化、参与方式互动化,受到了读者的广泛青睐,已成为全校的特色阅读育人活动品牌,活动美誉度不断提升,践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使命。
“解忧”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
杨明芳 孙莉玲 张秀文 张可 陈东毅 蒋辰 洪诚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东南大学图书馆以“阅读疗法”为理论指导,举办以“‘解忧’图书馆”为主题的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主要分为4个部分开展。“心事”收集箱,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师生关注的精神健康问题;“心事”答疑间,邀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科普达人”张文瑄医师开设主题讲座,围绕“心事”收集箱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具体案例为师生们分享解惑;“自愈”书架,精选高分心理精神健康类书籍,举办线上线下主题书展,进行线上荐书;“追光”剧场,甄选精神治愈系影片《头脑特工队》,举办主题观影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东南大学图书馆通过与专业医师联合,依托校院多媒体平台,围绕“高质量阅读”主旨,结合线上与线下多途径,组织开展数场各类型“精神卫生”教育&阅读普及活动,覆盖3座城市5个校区,推出专题宣传报道5篇,累计阅览量近7000,参与活动数百人次,在帮助师生疗愈自己的同时,达到了读书育人目的,提高了馆藏书籍的借阅率,极大地推动了馆藏的高质量发展建设。
书香积分:激励与规范并行的阅读推广机制
南通理工学院图书馆
万久富 张鹏飞 丁新国 孙小平 程秋一 刘婷婷 黄立
为培养南通理工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大学生合理使用图书信息资源,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南通理工学院图书档案馆建立了“书香积分”阅读推广机制。依托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通过设置积分指标体系,将到馆有效读者的阅读行为转化为相应的分值,使读者行为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正向激励。积分指标由加分指标和减分指标构成,读者的个人书香积分可用于兑换积分奖品,也是评选“优秀读者”“书香学士”“文心博士”“书香雅士”的依据。每月书香积分前60名者可获评“优秀读者”;一学期连续获评4次“优秀读者”者可获评为“书香学士”;一学年连续2次获评“书香学士”者可获评“文心博士”。每获一项荣誉称号,可获得20个书香积分,总积分前10名的学生获评“书香雅士”称号并获得“读书节”专项奖金。
构建“五以五促”阅读比赛体系,引领大学生高质量阅读
扬州大学图书馆
侯三军 王汉林 易美 佘志虹 殷定泉 孙强 孙艳玲 吴秀娟
扬州大学图书馆引入“用户关系管理”理论,依托读书文化节、迎新季、毕业季等“一节两季”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经典阅读比赛,初步构建起“以赛促学、以赛促读、以赛促思、以赛促讲、以赛促行”的多元化阅读比赛体系,“开启阅读之门、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学会阅读分享、强化阅读体验”的递进式阅读推广体系,学生参与“活动意向征集、策划、运营、评比、宣传及奖品设计”的全程式用户参与体系,实现了阅读推广工作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创新,促进了大学生高质量阅读。阅读比赛坚持以用户为导向,实现了全受益;坚持以育人为目标,建立了高信任;坚持以激励为手段,促进了广参与。通过阅读比赛,达到铸魂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助力了新文科建设和新质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经典阅读共同体建设实践
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
成永娟 李晓艳 王钰舟
常熟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经典阅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自2015年起,学校图书馆主导启动了大学生经典阅读工程,旨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综合素养。历经10年深耕,该项目构建了以共同体文化育人为核心的经典阅读体系,成效显著。项目围绕一门核心通识课程“经典阅读”、两支骨干队伍、三个经典平台、四大构成要素及多个活动品牌展开。核心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系统指导。导师团队和阅读推广人提供专业指导和活动策划,确保活动专业且吸引人。三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与展示空间,四大构成要素则保障了项目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经典阅读已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主要成效包括:为专业认证与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推动全校性阅读氛围的形成,并取得显著建设成果。常熟理工学院的经典阅读共同体建设模式展示了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整合资源、跨部门合作、导师引领及创新机制,实现经典阅读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悦读无碍 共品书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融合阅读活动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
傅丽君 袁丽华 孙金刚 王盈 张维强 刘云 芮为康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富的特色文献、完善的无障碍服务设施以及专业的服务团队,面向残障读者开展了包括读书分享会、无障碍电影、真人图书馆等一系列融合阅读活动,并积极营造舒适、自由的阅读环境,主动拓展残健融合阅读服务新内容,持续满足残障读者阅读需求;通过一系列融合阅读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特殊群体的文化素养和精神世界,更在无形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包容,同时更展现了融合阅读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为其他高校和图书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红楼韵经典,文化续华章
河海大学图书馆
刘祥平 蒋璐 田剑君 仲庆章 王鹏 卢祖丹
河海大学图书馆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进行图书馆空间改造,融合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境课堂,构建“传习展堂”“传习讲坛”“传习体验馆”“传习文会宴”四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经典阅读工作体系。“传习展堂”围绕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组织策划“读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馆藏《红楼梦》图书版本等展览。“传习讲坛”邀请专家开展讲座,从理论层面加强师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传习体验馆”邀请南京绒花、南京泥人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教学,让读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红楼梦》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传习文会宴”以读者为中心,以经典阅读为基点,开展“红楼梦人物的MBTI性格大观园”等面对面文化交流分享活动。通过打造特色阅读空间,让读者品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切身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群魅力,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经典阅读形式,为书香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环节,举办了阅读策划大赛、系列主题读书会、影评大赛等一系列深入校园、影响深远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还积极拓展服务边界,开展公益阅读服务活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推动了阅读推广与文化育人的深度融合。
西浦悦读会:共读一本书的阅读体验
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
滕超 李姗姗 王思云 邓翔 曾培
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推出了以促进深度阅读和文化交流为核心的“悦读会”阅读推广活动。该活动采用“阅读+讨论+交流”的多维互动模式,为师生搭建了一个知识分享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图书馆通过招募、选拔领读人,结合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以及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精心打造多元文化互动空间,为“悦读会”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文化氛围;通过与校内外资源的有效联动,进一步提升“悦读会”的品牌影响力。经过4年的持续发展,“悦读会”已成功举办30期,吸引了超过千名师生的积极参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引领了从快餐式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的潮流。
依托未来学习中心构建阅读推广服务新模式
南京大学图书馆
孟勇 赖璨 潮小李 张志武 刘宁海 罗晓星
2023年,南京大学图书馆紧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指导精神,携手江苏青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未来学习实验室”,共建未来学习中心,探索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阅读学习资源与服务。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构建未来学习中心平台,打造线上沉浸式阅读学习空间,建立个性化阅读学习推荐体系;二是全面整合阅读学习资源,组织图书馆的丰富文献资源,并构建课程知识图谱,让学生能够在海量资源中快速找到所需内容;三是加强平台资源的推广培训,让师生能够充分了解和使用,联合省内高校线上线下开展了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累计培训高校图书馆员200余人次。未来学习中心在产品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阅读学习空间、资源和服务,部分成果已在江苏省内高校落地实践,取得较好的反响。本案例不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也为在江苏省范围内推广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下转第36版) (上接第35版)
赓续中华文脉 深耕文化创新
二十四节气里的 NJU 四小只
南京大学图书馆
翟晓娟 张 宇
2022年为配合学校统筹推进四校区协同发展政策,图书馆以书为原型,根据四校区各自特色设计原创IP形象——“NJU 四小只”,用年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南大故事,传播南大声音。
2023年该 IP 品牌的宣传效果卓越,获得图书馆官方微信“10万+”阅读量,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图书馆官方微信单帖流量第一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南京大学图书馆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融合意识,2024年图书馆将二十四节气与“NJU 四小只”相融合,推出二十四幅节气原创手绘作品。该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进行巧妙融合,深度挖掘传统节气知识和文化内涵,实现多元传播。同时以中国传统节气为灵感,打造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文创产品,如二十四节气明信片,整套明信片共计24张,每一张都巧妙地捕捉了节气的独特韵味。此外,节气卡套、钥匙扣、本子、文件夹以及金属书签等多样化产品也同步推出。
品丹青神韵 寻文脉密码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沉浸式阅读推广活动
江南大学图书馆
陈敬华 张婕英 孙 颖 张 婧 秦彦萃 张路路 王委委 蒋璐珺
江南大学图书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深度挖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以展为引,以书为媒,综合运用看、听、感、悟、用等多种形式,创新性地融合了专题展览、主题讲座、文化访谈、研学体验和特色书展等活动,打造了“大系+”沉浸式阅读推广模式,进一步延伸阅读广度,拓展阅读深度,优化提升阅读体验,拓展了文化育人新路径,凝聚了文化育人向心力,增强了品牌活动影响力,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被校内外师生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热情参与,吸引了累计5万人次观展,并得到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全媒体报道阅读量超200万。
书香江南 四季相伴
江南大学图书馆
秦彦萃 张婕英 孙 颖 贾懿航 张 婧 王委委 王帅倩 陆心怡
江南大学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和空间布局,以设计学院向图书馆捐赠《桃树的四季》四幅画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时、分色、分地、分主题的创设思路,结合“服务空间+活动品牌”的核心理念,有效打造了图书馆的第三文化空间。围绕时事热点、读者需求、馆藏资源等,充分利用阅读推广大使和阅读推广组成员,按照确立主题、精心策划、专业遴选、创意布展、立体呈现、亲身体验、及时总结、延伸拓展的实施思路,依据图书馆阅览区一至四楼馆藏资源类别,打造了红、绿、橙、蓝四种色系,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即春——吹响红色号角、夏——迎来经典清风明月、秋——共享优秀文化硕果、冬——畅想世界未来的“江南四季”特色主题书展。蕴含赓续红色文脉、厚植爱校荣校、凸显阅读疗愈、挖掘中国智慧、展示创新基因、迎接未来世界等内容;以互动式、体验式、立体化等多元方式呈现,覆盖图书馆各个楼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促进读者深入参与,滋养读者心灵、涵育读者品行、提升读者阅读品质,并成为图书馆的品牌亮点。
书香启航,鼋梦江南
江南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大使赋能高品质阅读
江南大学图书馆
蒋璐珺 张婕英 孙 颖 顾烨青 王委委 张 婧 秦彦萃 王帅倩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化全民阅读”的重要指导方针,江南大学图书馆聘请央视《百家讲坛》特邀嘉宾、现代文学大师、一流学科学者教授、江苏省“最美教师”、优秀学生等组成的阅读推广大使团队,并加强与机关部门、学院的协同合作,组建共建共享共用的资源服务联盟,充分发挥阅读推广大使团队(专家+学生)力量,从不同维度服务读者。
阅读推广大使赋能高品质阅读系列活动,主要通过线上荐书、线下讲座、沙龙、书展和画展、研学等活动方式开展,过程中融入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结合空间、队伍、活动打造多元化的第二课堂、第三空间,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高。阅读推广大使们各善其长,合力提升阅读服务效能。他们深入教师、学生所在的各个学院,在全校营造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共同打造富有江南风格的书香校园。校外也发挥阅读推广大使的影响力优势,加强了校际工作和社会服务联动,肩负起深化全民阅读和建设学习型大国的重要使命。
建设“学人文库” 传承“南师文脉”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姜晓云 王桂平 徐 洁 任志刚 章翠柳 朱建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图书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传承的最佳场所。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文献采集时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本校著者的学术文献。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廿老校,涌现出陶行知、徐悲鸿、吴贻芳、唐圭璋等名家大师,教师和校友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为此,收集本校教师和校友的学术文献,打造“南师学人文库”,一方面可以形成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库,展现学校重要学术成果,体现学校整体科研水平,进一步打造南师知识谱系,一方面又能提供沉浸式阅读环境,开展“校史阅读”活动,教育与激励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更好地传承“南师文脉”。借助实体化的“南师学人文库”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对于弘扬大学精神和学术精神、推动大学生阅读和思考以及激励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汇聚阅读力量 赋能文化育人
“江苏文脉·书香致远”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徐 洁 刘 婧 袁 华 朱 茗 王 婷 黄 超 陈林婕
江苏文化典籍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历久弥新、文化巨匠灿若星河,在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201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全省性文化发展战略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旨在全面梳理江苏文脉资源,彰显江苏文化。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编辑出版《江苏文库》,预计总数量达3000册,涵盖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研究6编。2024年南师大党委宣传部、图书馆以“江苏文脉·书香致远”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品读江苏,讲好江苏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并于4月20日在“江苏省大学生读书文化节”启动仪式上拉开帷幕。
主题阅读推广活动贯穿全年,一方面以“江苏省大学生读书文化节”启动仪式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和覆盖面;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优势,搭建若干特色阅读推广平台,参与人数显著提升,被学习强国等报道10次,学校主页转载6次。
走近科学家之《钟山问道》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郭忠兴 高 俊 唐惠燕 童云娟 董 佳 任化梅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在2023年读书月中,推出《钟山问道》访谈节目,初期确定以CNS(Cell、Nature、Science)论文作者为访谈对象,围绕访谈者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成长过程、图书和文献资源利用等影响年轻人成长的因素与大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现场互动交流,透过被访者的成长轨迹和领域特色为农业领域年轻一代成长提供思考和方向。项目将访谈节目搬进图书馆,弘扬科学家精神,拓展阅读推广渠道,与师生形成有效联动,打造师生互动空间,扩大图书馆校内影响。通过本次活动,强化了阅读推广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图书馆可以贴近学生需求有效引导同学阅读,强化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是书香能致远”
南京农业大学阅读马拉松活动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丁 青 郭忠兴 童云娟 胡以涛 周 复 任 化 杜 丰 陶 萍
阅读马拉松是一场关于个人专注力和意志力的终极挑战,它结合了对阅读速度和质量的考察,要求参赛者在指定时间内阅读一本指定书籍并完成测试。南京农业大学“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马拉松比赛开始于2022年的读书月活动,迄今已完整举办3届,共计217名选手直接参与阅读比赛,28人获得团体奖励、44人获得了个人奖励,收到读后感217份。通过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宣传推广,图书、视频的受众人数近万人,有效营造了南京农业大学校园深度阅读的阅读风尚。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马拉松借鉴了长三角阅读马拉松模式,创新性地引入多个赛道,分别是“红色经典”赛道、“诺奖文学”赛道、“青春读物”赛道和“科学幻想”赛道,先后以团体赛的形式和个人角逐赛的形式组织赛事,并在卫岗、浦口两个校区举办同时开赛的仪式,把现场深度阅读的氛围感拉满。阅读与“马拉松”这一运动形式结合,不仅将阅读从私人领域带到公共空间,更让参赛者面对自己专注力与意志力的挑战以及与同伴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方面展开竞争。多赛道的设置让参赛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自由选择赛道,又能享受与团队共读一本书的乐趣。历届的参赛者纷纷表示,非常享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过程,除了能够在比赛中读到心仪的好书外,他们也在一次次与书籍的深度对话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读思达”理念赋能大学生高质量阅读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童云娟 郭忠兴 任化梅 周 复 彭 琛 丁 青
南京农业大学自2018年起,依托“读思达”(阅读+思考+表达)的教学理论,引导大学生参与共读活动。该校通过组织多样性人群,组建多元化的共读小组,并开展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共读活动。据统计,参与共读的学生人数已累计超过万人,2020年以来,学校收集到的大学生读书笔记及读后感2000余篇。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地营造了校园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而且共读活动本身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生活中广受学生欢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表明,通过恰当的引导和组织,大学校园内的共读活动能够成为推动学生个人发展与知识进步的重要平台,并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