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隆(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5华诞。75年来,新华书店坚守文化阵地,传播知识与思想,适应时代变革,积极转型升级,推动全民阅读,助力文化繁荣。深圳出版集团立足“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知识服务提供者和现代文化空间运营商”的总体定位,实施以内容出版、文化零售、文化空间运营、教育综合服务为四大核心业务,以数字化转型、资本运营为两大抓手的“4+2”发展战略,聚力推进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转型变革,通过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内容出版品牌、推动文化零售业务融合创新、打造文化空间运营专业化主体、整合新型教育综合服务业务等举措,加快构建专业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数字化赋能,把改造传统业态和发展新兴业态结合起来,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推动品牌建设提档、营销服务提能、产业布局提质、资产管理提效。坚持市场化方向,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分类制定政策性、公益性、市场性业务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坚持融合化发展,探索“文化+科技”融合,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二是坚持打造精品,不断丰富高质量出版供给。持续布局“赓续深港文脉读物、科创科普科幻读物、青春少儿读物、法语文学读物”四大产品线,策划出版一批展现深圳特色和深圳气派的主题出版物,重点推介《奔腾的深圳河》等图书,讲好深圳故事。谋划建设鹏城文学院,深度挖掘并培育作者资源,尤其是深圳本土资源,探索文艺精品创作新机制。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策划举办中法讲书团等活动,出版一批法语文学读物,深化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优质版权储备与对外合作,推动《为什么是深圳》等图书在国外出版发行,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推动渠道融合,全面发力线上文化零售业务。打造更为紧密的供应链产业链,推进发行渠道传播内容、服务体系、运营方式再造。依托“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加强新媒体运营策划,搭建自媒体营销矩阵,联动名家资源与新书资源,策划短视频栏目,增进来深名家与深圳城市的人文互动,持续扩大栏目影响力。建立统一直播平台,组建直播运营团队,稳定输出优质内容,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延伸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社群营销,优化深圳书城小程序,与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展开深度合作,推出闪送到家业务,提高用户黏性,推动线上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四是把握特色优势,创新打造科创教育服务品牌。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发行业务与研学旅行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深挖深圳科创文化资源,加强与教育、科创等部门机构合作,以“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中心书城、白鹭坡书吧等优质阅读阵地为平台,策划推出深圳科创教育研学路线,精心设计全领域学科阅读课程和书单,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研学品牌。大力推进全民阅读“五进”活动,通过书香共建,加强与各行各业合作,将文化产品和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是强化运营管理,焕发知识服务新活力。持续实施“三品书店”工程,围绕“品质、品位、品格”,积极打造特色场景空间,优化产品陈列布局,提升文化空间品质感和专业性。提升书城选品水平,完善供应商准入审批机制,优化采购服务体系,大力引进符合市场潮流的新图书新文创,提高产品适销性,进一步满足读者需求。持续扩大“深圳晚8点”等品牌的影响力,为广大市民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菜单”。
六是深化内外联动,塑造教育综合服务市场引领力。把握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契机,做细做实做深目录内业务,积极开拓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目录外市场,实现品牌、品类、品质的全方位提升。以“教材发行主导者、校园阅读推广者、智慧校园建设者”为定位,做大教育装备等新兴业务,打造资源涵盖全面、业务架构专业、服务质量一流的现代教育综合服务商。协同政策性业务与市场性业务,联通校内与校外,在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校园延伸教学服务等领域发力,全面提振新华书店品牌影响力、产品服务力和阅读推广力。
七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以打造开放互动的数字化集团为目标,把互联网思维贯穿到改革发展、企业经营工作中,充分挖掘知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潜能,利用新科技赋能多元复合文化空间体验,打造数字化体验新场景,通过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阅读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未来,深圳出版集团将把全民阅读实践创新视为关键路径,通过创新打造阅读空间、深耕阅读品牌活动、构筑全民阅读文化新高地、以企助力乡村振兴等举措,助力深圳特区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及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激发社会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