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常设展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为基础,系统阐释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变迁与文化内涵的图书《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不是简单地将博物馆中展示的内容搬运到纸上,而是以文物为叙述线索,从创新的角度,对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的百余件文物,按照一定逻辑进行分门别类的讲述,勾勒出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图景,可以说是一部活色生香的中华饮食文化史。
全书分为7个篇章:“五谷为养”“肉食为充”“素食为主”“醇酿佳饮”“五味调和”“烹饪有术”“礼始饮食”,从食材、烹饪、器具、礼仪、艺术、人物等多个角度,对华夏民族的饮食文化作了详细的源流梳理。书中对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古代文物进行列举和考证,内容涵盖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医学、科技等各个学科领域,具象化地阐释了华夏文明的源流与发展。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一书作为“何以中华”书系的第一部,从饮食文化的视角解读历史,用日常生活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逻辑,在灿若星辰的国之瑰宝中,寻找“何以中华”的文化底蕴,让读者跨越时空、照见自己,深刻领略多元一体、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轨迹,追溯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在日常饮食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智慧之道。(张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