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样式雷 呈现形式 资料发掘
○白鸿叶
近年来,“样式雷”这一话题逐渐升温,引起了广泛关注。2023年2月,央视推出了5集纪录片《样式雷》;同年8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收藏了由“样式雷”纪念馆制作的“太和殿木结构模型”;2024年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又成功举办了首届“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我有幸先睹为快,品读了即将面世的《你好,样式雷》一书,作为“样式雷”文化研究的同好,我对这本书的面世满怀期待。
首先,该书力求创新,在呈现形式上下足了功夫。
在市场上,虽然存在不少“样式雷”题材的作品,但多为学术研究类书籍,包括本人2021年1月出版的专著《大国工匠——样式雷》。相比之下,《你好,样式雷》是一部基于真实历史的通俗读物,其作者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出版社资深编辑,还屡获业界大奖,使得该书在呈现方式和设计制作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翻开这本书,你会看到满版图、跨页图乃至小图点缀其间,从扉页到尾页,对古建筑和历史人物生动而细致的刻画贯穿始终,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全书的文字采用分栏排版,巧妙地绕图而布,与画面形成和谐统一,相辅相成。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非常贴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偏好,对于如何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书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其次,该书对资料发掘做足了功课。
真实且生动地还原历史,是该书成功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作者深入挖掘、搜集并整理了丰富的“样式雷”相关资料。国家图书馆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作者不仅亲赴江西省永修县梅棠镇(雷氏祖屋所在地),查阅了雷氏收藏的族谱,还访问了浙江横店的中国圆明园学会资深专家、横店圆明新园总设计师张先春,获取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作者特意前往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请教。此外,作者还亲自探访了与“样式雷”有关的古建筑,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这些严谨的努力,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最后,该书在内容打磨上投入了大量心思。
将横跨两个多世纪、涉及八代人的故事浓缩在60来页的篇幅里,需要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精妙的取舍和精准的筛选。书中的每个章节分为三个板块,故事板块精选了每一代“样式雷”在主持清代皇家建筑设计中取得的瞩目成就;“藏在古建筑里的成语”板块匠心独运,揭示了古建筑承载的文化内涵;“古建筑知识普及”板块则对古建筑知识进行了通俗而有意思的普及。有些插图还添加了富有想象力的对话框,增添了趣味性。
历史题材图书的创作,尤其要注重细节的抓取并有趣地加以呈现,“有趣”的评判标准就是人物是否生动、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比如,下面这段描写就充满了意趣——
畅春园建成20年后,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请求老爸在畅春园旁边兴建宅园,事实上,这符合了雍正皇帝“大清第一宅男”的人设,因为他在位期间居然未曾出过京城。康熙皇帝很快下旨在畅春园北侧选址开建,并赐名“圆明园”,寓意个人品德圆满无缺,政治业绩明光普照。
江西,这片文脉绵延、底蕴深厚的土地,是“样式雷”的故乡。《你好,样式雷》的出版,展示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作为江西本土出版社同时也是全国知名出版社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该书必将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守护文化遗产、普及古建知识和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